这两年,先后去过丽江、阆中、平遥、大理、凤凰、扬州等地的古城,深感当地厚重文化历史的同时,心中不免伤感。其实,我的家乡太和县也有古城。 太和,古名鹿上、邢丘、廪丘,阜阳辖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南端,位于阜阳、亳州之间。 太和老街有着700年的历史。太和人称老街为“石条街”,源于明甲午年间知县赵夔秋把街面铺上了石条。此后的700年间,石条街不断得到扩建,清朝乾隆年间规模达到极限。据史料证,当时的石条街分东、西、南、北四街,街宽两米左右,由五条青石并行铺开,各街长约500米。两广总督徐广缙祠堂、中共皖北特委、杨虎城军部等一大批古迹都可以这里寻到旧址。 史料记载,明朝甲午年间,知县赵夔秋,把土质结构的太和古城城墙变成砖石结构,街面被铺上石条,当地老百姓口中的石条街由此得名。 之后,石条街不断得到扩建,清朝乾隆年间,规模达到极限。据史料考证,当时的石条街分东、西、南、北四街,街宽两米左右,由五条青石并行铺开,各街长约500米。两旁建筑皆为明清风格,前檐突至街道四分之一处。屋檐下,各色商品“一”字排开,布、坛、酒、药材、纸张、笔墨等应有尽有。南北往来商贾齐至而聚,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后因局势变迁,石条街由盛而衰。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大批名流、巨商避难于此,石条街再次走上繁荣。其间,祠堂林立,仅西街就有四家之多。其中,徐家祠堂、杨家祠堂,皆为显赫一时的达官贵人所留。 然而,有着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太和县最终没能保住这条老街,如今老街已从太和县城消失。推倒老城建新城,我无法判断这一决策的对错,只能用一组图片纪念家乡县城的过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