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烧烤,真没什么地方干得过徐州。 夏夜的徐州空气中弥漫着孜然和羊肉的香气,羊肉串滋啦滋啦地流着油,勾得人疯狂分泌口水,还有羊眼、油腰、油包肝……没有一个吃货,逃得过徐州的烧烤摊! 徐州是中国烹饪协会认定的“中国伏羊美食之乡”,一天就能吃掉10万斤羊肉。 每年入了伏,徐州就开始了吃羊的征途,没有一只羊能活着离开徐州。 作为既包邮又供暖的南北方“混血儿”,徐州的美食也南北包容。 口味上不偏不倚,无论是齐鲁的红烧、还是江南的湖鲜,徐州都能信手拈来,五湖四海的滋味,在这里汇集。 不止有硬菜,街头美食也是一绝,走几步就能撞上非遗小吃。 烙馍、辣汤、油条灌鸡蛋、羊角蜜……一条街从头吃到尾,不带一个重样。 早上吃个辣汤开个嗓,中午来份鲜香满溢的羊肉滑脊,午后再逛吃烙馍菜煎饼,晚上大口撸串,大块烤羊…… 徐州,真的好好吃! 烧烤界的扛把子 一天吃掉5000只羊 在徐州人的心里,如果能一天三顿都吃烧烤,大概是最快活不过的事。 有资料考证,徐州这个苏北小城是烧烤的发源地。在连《人生一串》都忍不住来打卡的徐州,烧烤的快乐,除了吃肉本身,更是多了几分自在的烟火气。 避开缭绕的炊烟,辣椒和孜然的香气勾起馋虫,卷起袖子,尽情开吃就对了。 走进徐州烧烤档的第一眼,往往就会被震撼,这吃得也太野了吧! 羊眼、羊肉串,板筋,臭干,毛豆花生,茄子辣椒……铺天盖地的食材把桌子塞得满满当当,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徐州烤不了! 徐州人爱烧烤,尤其爱烤羊,所以在羊的选择上,更有百般的花样。羊球、羊腰、羊排板筋、蹄筋、尾巴……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羊的每个部位都会被妥善安置。 甚至有些烧烤店的老板,会将当天现宰的整羊挂在门口,论斤点单,想吃哪儿点哪儿,老板现场大刀剁块,实在是豪气至极。 除了食材够野,徐州人的调料也很野,讲究的是大乎辣椒大乎油。 将烤好的串儿,撒上一层红彤彤的辣椒面,再抹上自制的羊油,香得勾人,热得烫嘴,辣得刺激,吃得满嘴流油都舍不得松口! 而徐州烧烤的另一个特点是参与感十足,虽然付了钱,但你得动手自己烤。 大部分烧烤店的桌子上,都会支着小烤炉,老板会将基本调料处理好,将串儿烤到七八成熟,便撂下一句“你自己来吧”。 每个食客都可以动手DIY,一份属于自己的灵魂烤串。当烤串在炭火间滋滋作响,当热油顺着肉块缓缓滴落,当火苗嗖地一下窜动起来,怎能不让人猛吞口水呢! 一家人人生一串 这家烧烤店上过《人生一串》的纪录片,也上过《天天向上》节目,算得上是当地的网红店了。 这里羊肉串和羊肉筋的肉质都很不错,不会有什么膻味。羊眼、羊腰和羊球则是招牌菜,肥而不腻,口感稠密,不过得早点去,晚了容易卖完。 方方烧烤 当地人都爱去的烧烤界扛把子,每天7点一到就会开始排长队。厂房、小马扎、炭火炉,就是那种很有烟火气的街边店。 鸡翅腌得很入味、外脆里嫩,羊肉串肥瘦相间,鲜嫩多汁,还有油包肝,黄金糕都很值得尝试! 夹在三省之间 融汇南北,五味兼备 从地理上来看,徐州地处淮河以北,应该是北方,但从行政上来看,徐州归为江苏境内,应该是南方。 既南又北的格局,让徐州成为了唯一一个即包邮又有供暖的城市,夹杂在江苏、安徽、山东之间,也让南北风味在这里汇聚。 唐宋时期,韩愈在徐州任通判时,曾自制过愈炙鱼等菜肴流传; 还有自称“老饕”的苏东坡,也曾在徐州创制了“东坡四珍”等佳肴。 所以,徐州人爱吃且很会吃不是这些年的事,是已经上千年了。 徐州菜偏于麻辣,又善用酱油炖煮,用徐州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黑乎乎咸乎乎辣乎乎”的。 / 地锅鸡 / 来徐州,自然要去尝上一口地锅鸡,鲜嫩的鸡块配上酥软的饼子,别提多带感了! 支起一口大铁锅,将肉质紧实的鸡块放入锅中慢慢地炖,待到香气渐渐飘逸出来,再在锅边贴圈饼子,上半边焦脆酥松,下半边吸饱了汤汁,一饼两吃,过瘾极了。 而且徐州的地锅鸡,是麻辣甜口的,辣中透着一点点甜,也比较符合南方小伙伴儿的口味。 吃一口鲜香嫩滑的鸡肉,再来一口软糯厚实的饼子,沾上浓稠鲜甜的酱汁,饼借菜味,菜借饼香,软滑与酥香的口感共存,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老家地锅(市民广场店) 这家店算得上是徐州的老字号门店了,已经开业二十来年了,主打的就是各种地锅,一直保持着正宗的徐州味道。 店门虽然不太起眼,但一到饭点就排队,地锅鸡是辣中带着甜的口味,鸡肉量挺大的,饼子也劲道,人均¥60左右,性价比还算高! / 把子肉 / 徐州有句民谚形容最惬意的事,是“大米干饭肉浇头,夜里有个人搂着”,而其中的大米干饭肉浇头,指的就是把子肉。 相传它起源于三国时期刘关张的拜把子结义,吃了把子肉,就是好兄弟,似乎生来就带着几分豪气。 选用上好的五花肉,经过长时间的炖煮,直至肉质酥软,酱香浓郁,浸满浓油赤酱的肥糯皮肉软软弹弹,满口都是丰腴的胶原蛋白,忍不住就会幸福得眯起眼。 再往米饭上淋一勺酱汁,浓郁的酱汁一点点渗入粒粒分明的米粒间,连米饭都染上了咸鲜和肉香。 周记把子肉 徐州大大小小的把子肉店可不少,但本地人还是偏爱这一家,老板也非常和善。 他家的把子肉炖得很酥烂,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还有肉丸、方块肉、大肋排和超多素菜可选,但是也得赶早,去晚了就买不到了。 / 羊肉面 / 作为江浙沪最爱吃羊的城市,除了烤羊,羊肉面也是徐州人的心头好。 徐州的羊肉面里,往往都会加入羊油,将羊肉剔出脂肪熬出羊油,再加入剁碎的红辣椒,香气就会扑鼻而来。 煮面的时候,只需加上一勺这样的羊油,瞬间就让整碗面条有了灵魂,又鲜又辣的汤汁裹着面条,呼噜上一大碗,实在酣畅淋漓。 青年路羊肉馆 开业于1984年的老店,换过好几次位置,但人气始终火爆,可以说是青年路的一张美食名片了。 据说他家的秘诀在于,煮面的羊油取自每天早上6点现杀的徐州本地山羊,所以才能那么鲜美,面的分量也足,很劲道,还有各种羊肉小炒也很好吃。 / 羊方藏鱼 / 有羊又有鱼,据说羊方藏鱼是“鲜”这个字的来源,菜创始于彭祖,距今已有4300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古典菜的第一名菜。 将鱼放在隔开的大块羊肉之间,加上调料同烹,蒸炖皆可,羊鲜和鱼鲜就会交织在一起,想想就觉得鲜美至极。 羊肉酥烂味香,藏着鱼肉的鲜嫩,可惜这道菜现在只在徐州的一些老饭店里流传了,几乎还都需要预约。 解锁小吃地图 从早餐到夜宵,不带重样 一张长桌一把椅,端着大碗夹着筷,甩开了膀子吃过瘾,不止会吃各种硬菜,徐州人对于充满烟火气的小吃,也是情有独钟。 / 饣它汤 / 在徐州人心目中排名第一的,必然这碗饣它(sha)汤,相传连乾隆皇帝都爱喝,曾封徐州饣它汤为天下第一羹。 寻来老母鸡、大棒骨、牛骨、海带等丰富食材,以小火细细熬煮八九个小时,浓缩成一锅鲜香四溢的高汤,再撒上麦仁与香菜,添入蛋花与鸡丝,就一个字“香”! 趁着热乎劲儿,来上一大口,入口是鲜辣开胃,满嘴留香,咂摸一下,还透着微微的胡椒辣和清浅的麦香,一碗下肚,胃就暖了起来。 / 油条灌鸡蛋 / 在徐州,如果不知道早餐该吃什么,那去吃上一份油条灌鸡蛋准没错!炸至酥脆的油条里,裹着柔滑软嫩的鸡蛋,一口一个外脆里嫩! 在微亮晨曦间,小摊老板会侯在油锅前,待油条快煎好时,迅速地往上面戳个洞,将金黄的蛋液灌入其中,“喝饱了”的油条就会在锅里继续蓬松开来。 一整根金灿灿的油条,外香脆内软糯,再配上一碗热乎乎的辣汤,就是对每个倦怠的清晨最好的犒慰。 / 烙馍 / 对于徐州人来说,烙馍是可以用来卷万物的,所以在众多面食中,它是百吃不腻的。 在烧热的铁鏊子上,铺开一层薄薄的生馍,再放些咸菜、小葱、辣豆、黄豆酱,或是任何一种徐州菜,待到馍的表面略微焦黄,就可以开吃了。 热乎柔软的馍,卷着各式各样的菜,有多少种徐州菜,就会有多少种烙馍的搭配。 最独特的要数烙馍卷撒子,撒子香酥脆口,掰一点点放入馍中卷起来,再配上一些咸菜,柔韧中带着松脆,好吃到停不下来。 / 蜜三刀 / 作为徐州糕点八大样之一,蜜三刀是无数人童年的甜蜜回忆。 相传还是由苏东坡所命名的,苏东坡在徐州曾得了一把宝刀,试刀时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痕,恰好这时端来了点心,表面亦有三道浮切的刀痕,便唤作了蜜三刀。 蜜三刀是由大麦等粮食发酵而成的饴糖所制,看上去金黄透亮,还裹了一层细细的芝麻。 一口咬下去,皮脆且松软,里面甜甜的浆就淌了出来,难怪让孩子们爱不释口。 小尾巴 徐州的夏天 是被烧烤的香气所缭绕的 是被羊肉的鲜嫩所包围的 走几步就会撞上一家街边小店 烙馍、辣汤、油条灌鸡蛋、蜜三刀 …… 甩开膀子,只管开吃 就是这么的豪爽与自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