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的形制世代相传,随着礼教等级秩序的建立,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服饰制度。一般各个朝代的帝王会做一定的改动和相应的规定。此外,中国也曾经有过游牧民族等少数民族说建立的政权,对于这些政权来说,因为自己民族的特征更加明显,所以与中原王朝一般都有所不同。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虽然从开国皇帝忽必烈开始,有一些汉化,但是还是有很多特色的。比如服饰,元朝皇帝会戴一种特殊的帽子,像斗笠一样的头盔模样。那么,这种特殊的帽子到底叫什么?这种帽子叫做“钹笠冠”,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发明的,不过也有人说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元朝皇帝们戴的钹笠冠很有意思。外面一圈檐,中间一个半扣着的鸡蛋,上面还有个钮。远看就像个铜钹。元末明初人叶子奇在其《草木子》一书中也说,蒙古“官民皆带〔戴〕帽,其檐或圆,或前圆后方;或楼子,盖兜鍪之遗制”。说它像个斗笠也行,其实说它像个头盔也行,反正从外表看,还真就是这么个样子。 发明它的是大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皇后察必。本身,这位皇后就改制过衣帽。本来蒙古帽是没有前檐的。所以一般戴的时候,遇到好天气,还是会觉得阳光比较刺眼,所以忽必烈便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老婆,也就是皇后察必。于是察必就根据原本的样式,做了一些改变,加上了前檐。 这下,忽必烈非常高兴,以后就成为蒙古帽的定式。后来,她又为元世祖制衣一件,没有衣襟,没有领袖,后长前短,有两根带子,名曰“比甲”,便于骑马射箭,当时人皆仿效之,成为时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