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咨询说:“我有隐疾,也吃了许多补肾药,花了好多钱,但还是没有好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补的多,补的贵未必说明你就补的成功了,关键的点是你吸收进去了吗? 还有的人说,那我是湿热下注引起的,为什么清热除湿也不好呢?什么龙胆泻肝汤等等用了一点也没用,这是为什么呢? 对付湿邪,不一定清热除湿就有用,关键时候也需要调理脾脏,不然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再深入思考下去,人体内为什么会产生湿邪呢?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利湿的药物来扭转湿热病的病机,但湿邪产生的源头不解决,湿邪离去之后还会产生,这样疾病还是治不好的。 五行之中,土能克水,湿邪的产生,当然要从“土”来寻找。 “脾胃属土,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水湿之邪的产生,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很大的关系。脾虚失运,最容易导致水湿停留,化为湿邪。 从上面的分析中就能看出,湿热病的治疗,最关键的是除湿。只有湿邪除去,才能够扭转病机,而健脾最能促进水湿代谢,从根本上治疗湿邪为患。 因此,利湿升阳,健脾除湿,才是治疗湿热性疾病的根本大法。 之前有个患者就是有隐疾,上来直接就说,我胃不好,吃点啥好呢? 患者自述有老胃病,总是感觉胃热,喜欢吃冰凉的食物,平时还有: 1. 口臭,食欲一般 2. 胃部灼热嘈杂不适 3. 小便黄,便秘 4. 满面油光,头发油腻 5. 浑身无力,嗜睡 6. 腰酸,小腿跟不潮湿 舌红,苔黄,脉滑数。脾胃主气血之生化。脾胃有热,运化不及,气血和水谷精微的输布生化都受到影响。热邪灼伤脾胃二经,也会引发宗筋.弱。 所以调理时候的思路就是先健脾脏,然后清脾胃之热,问题就能得到缓解了。 然后开方:石膏、知母、补骨脂、巴戟天、石斛、熟地、牛膝、生地、大黄、黄柏。 所以啊,关于任何病的时候,可不是补补就那么简单的,你得知道,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很多时候,一旦不对症,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后果不堪设想。脾胃有热而导致疾病的人,不在少数,所以要警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