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一个神秘人物出现在苏东坡人生低谷,他带领老苏见到了什么

 心灵牧场书馆 2022-05-22 发布于河南

公元1097年(大宋绍圣4年)7月2日,北宋大文豪苏轼终于平安抵达了儋州城。

文章图片1

大文豪苏轼

此时他身边只有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苏过亲自给他挑着一担书随行;此时距离追随他颠沛流离,却不离不弃前后20多年的红颜知己王朝云病逝,刚好一周年;此时的苏轼也已经62岁了。

幸好上天给了苏轼一副豁达的心胸,大学士的美名纵然是隔山隔海也不乏仰慕之人。儋州军使张中不但热情相迎,而且给予苏轼父子很多照顾,让他们爷俩能够在海南天荒之地立得住脚、扎得下根。(可怜的张中后来竟然因此受参劾被罢了官)

此外,张中还介绍苏轼认识了当地的名士黎子云兄弟二人,今天咱们讲的故事主要就是由子云的弟弟黎子风引出的。

先说说这位黎子风,的确称得上是奇人一个!他不像他的兄长成年累月地醉心于四书五经之中,汲汲于功名富贵为业。他虽然也是饱读诗书,但从小就仰慕道家那些离奇飘渺的传说;成年以后,更是离家出走,一连10多年都流连于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之间,寻仙访道。

文章图片2

邋遢道人

再回到兄长身边的时候,他身穿着一件青色旧道袍,披头散发,没有戴道冠,也不曾戴儒巾,不僧不道,不伦不类,还满口虚无缥缈的世外狂言,让兄长着实郁闷。

好在兄弟二人性情都还随和、豁达,彼此相安无事,子云也就任由子风整日四处游逛,笑傲烟霞、波澜。

大文豪、大名士苏轼被贬儋州之后,时常带着儿子登门拜访黎子云,子云受宠若惊,每次都张罗着盛情款待。可是,让苏轼父子感到遗憾的是,一连三次登门都没能见到黎子风。

文章图片3

彩凤

当初,军使张中介绍黎氏兄弟的时候,曾经引用了当地老百姓的一句话,“黎家好儿郎,兄长彩笔描锦鸡,阿弟跳脱跨凤凰!”只见到锦鸡,却没见到凤凰,苏轼父子岂能心安?

过了不久,苏轼父子就被朝廷一道命令从官舍里赶了出来,并断绝了一切俸禄!往后住到哪里呢?皇上总不能让两个大活人顶风冒雨就像草木一般吧?让父子俩惊喜望外的是,当地淳朴善良的士绅百姓竟然慷慨地出钱出力,自发为父子俩捐建了三间茅屋。(后来苏轼把它命名做“桄榔庵”)

文章图片4

当初的桄榔庵现在成了当地名胜古迹

尽管有当地淳朴热情的乡民无微不至地关爱、帮助他们,苏轼还是不习惯海南的湿热天气,过了不久双腿就疼痛难忍,不能活动。

儿子苏过看到父亲被病痛折磨,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求告当地的巫医前来诊治,可惜疗效都不甚明显。

这天晚上,桄榔林里月色如水,苏轼被腿痛折磨得翻来覆去睡不着,只好爬起身来强撑着坐到竹椅上遥望窗外的月景。

文章图片5

海上月色

当时海风阵阵,水气氤氲,遥远的波浪声隐隐约约、似有似无。苏轼心下一片清明,突然进入了一种类似禅定的空明状态,一时间忘记了尘世的一切,心神明晰却再也没有了诸多的挂碍。他只觉得浑身轻飘飘的,似乎就要被海风吹起来,飘向海天云霄……

“星君别来无恙乎?”一个柔和的声音突然响起在身边,苏轼赶忙扭头去寻找。一位白衣胜雪,星冠鹤裳的道人轻飘飘地从月光里走进茅屋。让苏轼感到疑惑的是,这个道士仿佛把窗外的月光一起带进了昏暗的茅屋里,他一进来,屋里顿时光明大作!

两人寒暄了一阵,道士从宽大的袍袖中取出一个紫色的小葫芦,就和老苏轮流痛饮起美酒。一边饮酒,两人一边敞开胸怀谈天说地,纵论古今诗词文章,好不畅快!苏轼也记不得多久了,没有知音倾诉;这一番答对,让他大呼过瘾,感觉实在称得上是此生最快意的时刻!

文章图片6

东坡与红颜知己王朝云

可惜,欢愉的时光总是太短,眼看得玉兔西斜,天地暗淡,时辰想必不早了。

道士起身拱手作别,老苏满怀遗憾,一脸恋恋不舍。白衣道人笑了笑,“星君何必作此儿女之态?当初你我逍遥于天地之间,飘忽于六合之外,什么洞天丽景没有见过?什么奇珍异宝没有赏玩过?你如今怎么被红尘挂累得这样愚顽了?”

苏轼被他“星君”前,“星君”后的,叫得迷迷糊糊。又听他的言语虽然不甚明白,但只觉得眼热心酸,没来由的就感觉千般委屈、万种烦恼,两行清泪不知不觉地就流下来了。

文章图片7

道家高人

道士徐徐地长叹了一声,凝视着老苏的眼睛,“快了,快了,积雪坚冰,总会有消融之日。我今天先解了你双腿之厄吧!”说完,白衣道人大袖一挥,苏轼顿时觉得两个膝盖一阵燥热酸麻,再活动时,全然没有了半点疼痛,竟然就像年轻时一样跳跃自如!

他不禁喜出望外,转身就要去拜谢道人。可是,四下里再去找时,却哪里还有白衣道人的影子?急得苏轼赶忙高声询问,“道兄,道兄哪里去了?”,桄榔林里清风拂过,木叶萧萧,只有微弱的回音传来,“星君不必相留,后日咱们再聚!”

“父亲,父亲做梦了?可是腿疼得厉害?……”外间屋里苏过的声音焦急地响起来,老苏一睁眼睛,东边天际已泛起一片鱼肚白,难道是做了一个梦?

清晨起来,苏过惊喜地发现父亲的腿疾竟然全好了!他急忙询问,老苏却笑得高深莫测,只说可能是那些巫医的功劳吧!

又过了两日,苏轼突然让儿子去邻居家借些酒肉来,只说是怕有贵客来访,苏过苦笑了一下,只得从命。过午时分,黎子云突然来访,身后还跟着一个青衣道人,邋里邋遢,蓬头散发,不像样子。

一番寒暄过后,苏家父子这才知道,面前这个邋遢道人竟然就是鼎鼎大名的黎子风!苏过满心失望,苏轼却从他的眼睛里似乎看到了前日梦中那个白衣道人的几分神采。

文章图片8

名士

席间,三人把酒畅谈,渐渐地就只剩下黎子风在高谈阔论,老苏和子云却只剩下听的份儿了——子风谈论的都是些尘世之外的奇闻怪谭,两人根本就插不上嘴。

正在这时,苏过挑着一担水汗流浃背地回来了。他们的“桄榔庵”距离干净的甜水源太远了,来回挑一担水得走两三里路,甚是疲劳。黎子风一眼瞥见苏过,立即大剌剌地点手招呼他过来。

“世侄怎地如此愚昧?此地就有甘泉,你怎能学着那些贩夫走卒之辈疲于奔命?”一边说,青衣道士还走出茅屋,一阵指指点点,断定旁边就有甘泉,令苏过拿锄头来挖。

文章图片9

纪念东坡留下的古井

苏过有些不耐烦,苏轼却是饶有兴趣,呼邻叫友,一通大干,果然挖出了一股甘冽的泉水。东坡为之命名作“龟泉”(后流传至今,后人为纪念老苏,把它叫做“东坡井”)

自此以后,苏轼父子对黎子风算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周围的百姓也更加崇拜这位邋遢道人。

黎子风最爱品茶,时常带着一些稀奇古怪的茶叶来找苏轼同赏。这样的趣事正好投了老苏的心性,所以,两个人走得越来越近,渐渐地也就无话不谈了。

有一次,两人品茶期间,老苏装作不经意地问了子风一句,“可还记得当日解除我的腿厄?只可惜,我这双腿毕竟还是老迈腐朽了,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周游天下美景、探奇揽胜!”

文章图片10

世外高人

黎子风有意避开当日医腿的事,只是顾左右而言他,又说探奇揽胜又有何难?“学士(当时的人对苏轼的称呼)要是想到处看看,找个日子一定满足你的愿望!”

苏轼见他躲闪,也不在意,心里却又明白了几分。

转眼间过了中秋,一阵大雨过后,夜空如洗,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海腥味。一轮晚月在切切杂杂的虫鸣声中冉冉升起来,沁人心脾的清辉撒遍了树林、花草。月华与水汽凝结在一处,让人一时间分不清是月光如水?还是水汽侵月……

苏轼一个人坐在竹椅上,眼光迷离之间,仿佛记起了当年所作的《赤壁赋》,忆起里面那些水月佳句,不由得神思飘忽,瞬息千里……

文章图片11

古人乘槎浮海

突然间,一道白色的身影飘到眼前,他定睛一看,竟然是前一次给自己医腿的白衣道人。老苏赶忙起身相迎,刚要说几句寒暄的话,道人微笑着上前一把拉住老苏的衣袖,就让他跟自己快走,只说船只早已等候多时了!

苏轼不明就里,脚下踉踉跄跄地勉强跟上他的脚步,七拐八拐走出桄榔林,不远处水边竟然真的停着一艘小船!

“星君莫要终日烦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孔夫子都曾说过,'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从我者子瞻乎?”白衣道人爽朗地大笑几声,把手一招,那艘古怪的小船竟然就飘然而到跟前!

文章图片12

名士的梦想

苏轼见这艘船形状古怪,就像是一截枯树老根,古趣盎然,但却不知道会不会沉水。正疑惑间,道人伸手一搀,老苏顿时觉得自己的身体轻如鸿毛,飘然落到了小船上。“星君须快些,晚了就看不到龙王巡海了!“道人语气急促,说得老苏一头雾水。

小船倏然飞起,在月华水汽之间无声无息地滑行,渐渐地越升越高,顷刻间就来到了海上。俯身一望,但见朗月银辉铺满了万顷海面,目光所及之处粼粼浮跃,天海通明一体。

老苏不由得心胸一下子豁然开朗,如此的开阔胜景,怎能不让人豪气汹涌呢?可还没等他开口,白衣道士却又轻轻地一拉他的衣袖,示意他注意远处那一道银光闪闪的潮涌。目光所及的天海相接处,果真有一道银线滚滚而至!

文章图片13

月下潮升

随着涛声越来越响,一道数丈高的水墙接天而至,轰然耸立的威势让人心胆震荡!道士却指引他仔细观看水墙后面。一凝神,老苏这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海面极远处竟然缓缓升起了一些山峰!

这些彼此独立的山峰越来越近,也显得越来越高大险峻,令老苏大惑不解的是,刚才自己明明看到海面上一片平坦万里啊!哪里突然就生长出这么多高山?

文章图片14

海错图中的大鱼

“星君,这可不是什么高山,乃是水族中的先锋,人间所谓的'鲲鱼’是也!这就是龙王巡海的前导仪仗队伍,海边的百姓称作'龙兵开道’的奇景就是了!“苏轼只感觉一阵晕眩,脑袋里晕晕乎乎的,天地间竟然还有山一样的大鱼?

张口结舌地看着这群巨物遴遴而过,老苏感觉呼吸都不畅快了,这样的队伍压迫感太强大!

大队山峦刚刚过去不一会,海面上突然响起了一阵若有若无的号角声。苍凉古老的声音直透人魂魄,震得老苏不由得身子一阵颤抖。还好有白衣道人一把扶住他,老苏顿时觉得浑身暖流通畅,定住了心魂。

文章图片15

两道巨浪排空而来

月光海雾中,低沉的号角响了好久,海面上这才起了变化:由远而近,两道巨大的白浪滚滚滔滔,排空而来;浪涌头上,竟然有两个硕大无朋的怪异脑袋高高地昂起来!

两个怪物,黑魆魆的庞大脑袋,光秃秃地又没有棱角,最显眼的就是头顶两支电光四射的大眼睛,如同几盏雪亮的灯笼一般照彻海天;强光所到之处,竟然明亮的就像白昼一般!铺满海天的月光清辉顿时就被压了下去。

两个巨怪嘴巴四周似乎还有长长的触须缓慢地扶摇着,似乎在探测什么。

文章图片16

巨怪?

苏轼百思不得其解,赶忙压低了声音问身边的白衣道人,“莫非这两个庞然大物就是海龙王?”道人闻听这话,“哧”地一声就笑了起来,“星君,你也忒把天地间的神物看得扁了!这两个蠢物怎么能是神龙?只是两条海鳅罢了!”

几句话说得老苏目瞪口呆,心里越发激荡不已!

刚刚过了几个呼吸的工夫,海面上,万顷银光之间突然升起了大雾。就像一阵狂风卷过万里旷野一般,白雾迅速地弥漫在海天之间。茫茫然,万顷混沌之中,一阵阵金铁交鸣的大声不断响起来。同时,千百盏明亮的巨大红灯缓缓地显现出来!

文章图片17

海错图中的蜃龙吐气

这数不清的红灯各自为政,飘飘荡荡,或升或降,在无边的白雾间游荡着,看得人眼花缭乱,头脑昏沉,恍惚觉得那无数个巨大的灯笼竟然就是一些邪魅的巨眼,浮动在天地间,对着你诡异地眨着,不怀好意的揶揄、调侃……

“星君,切莫看得入了迷,这些可是扰人心智的玩意——没想到蜃龙也出来凑热闹了!它一出来,这出好戏可就看不成喽!“老苏不明白道人嘟嘟囔囔地说些什么,好像是在念叨“近年不知有何大事要发生了?这样大的阵仗,莫非要改天换地?……”

白衣道人一边念叨着,一边就操纵小船浮空掠去,只留给苏轼满脑子的遗憾和迷惑……

文章图片18

海雾升腾

当夜,小船是如何落地的?白衣道人又是何时离去的?老苏自己又是怎样回到了茅屋?……第二天醒来,苏轼都统统记不太清楚了。只有昨夜那些宏大的场景还略微有些印象,他怕自己将来忘记,就赶忙找来笔墨记成杂记,保存起来。

经过这个奇梦之后,再见到黎子风,任凭苏轼旁敲侧击还是直接追问,他却都是贼兮兮地笑着,并不接一句话。

接下来的三四年里,子风帮助苏轼父子在当地广兴文教,劝导农业,建立“载酒堂”办学,利用苏轼大学士的威名成功号召着当地蛮民心向教化,后来竟然就流传起了“苏轼破天荒,海南出进士“的千古佳话!

文章图片19

东坡海南讲学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来到公元1100年。哲宗病逝,徽宗继位,新皇帝大赦天下,苏轼终于迎来了生命中的最后转机。

儋州城里所有的朋友、学生,甚至是当地的农人、儿童都自发地前来为这位坎坷一生,却又豁达开朗、乐于助人的大学士送行。临别之际,青衣邋遢的黎子风满面悲戚,偷偷地把苏过拉到没人的地方秘密地嘱咐了一番,苏过满脸惊慌,连连点头,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苏轼远远地看到这一幕,却不知道子风说了些什么,只当是临别伤心,也没有太在意。

上船渡海的时候,老苏就问起苏过这事,苏过惶恐满脸,唯唯诺诺地支吾了半天,这才讲了出来。

文章图片20

原来,黎子风安排苏过一件极为重要的差事,那就是三天之内必须要打听到一种奇宝——鲎旗,否则,老苏此番北上就恐怕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何为“鲎旗“呢?原来这是一种海边渔民故老相传的奇宝:每当海里月潮大涌来临的时候,如果有人在沙滩上能够找到叠在一起的雌雄鲎鱼,在较小的雄鲎背上要是能发现它背着五颜六色的5枝珊瑚样的木头,那可就撞到大运了!

这样的奇木就叫做“鲎旗“!它的功用十分神妙,可以凭借它寻找海里的宝藏,也可以凭借它寻找山中的仙药,更能利用它驱邪避妖,逢凶化吉!

文章图片21

世传东坡真像,名士洒脱

听了苏过的话,老苏心里一片凄凉,他已经猜到了黎子风的用意。当下,东坡洒脱得对着儿子一笑,责怪他过于相信子风的浑话了。那样的天地异宝,想找到它谈何容易?儒家子弟,读圣贤书,忠君爱民,傲立于天地之间,又怎能过于担心自己个人的荣辱命运?

教训归教训,苏过还是没忘了拼命打听异宝“鲎旗”,至于最后期限内,苏过有没有找到异宝,野史小说都没有了下文……

文章图片22

米芾

公元1101年,徽宗靖国元年,时值酷暑,老迈体弱的苏轼在北上途中,赴了大书画家米芾的宴请,从此竟然腹泻不止。有人传言他吃错了汤药,也有人传言他中了奇毒,更有人怀疑老苏固执己见,服用了温补之药,不听医嘱……

总之,在层层疑云之中,一代文坛领袖,千古文章大家——苏轼于当年的7月28日陨落于常州!!

文章图片23

巨星陨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