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难以言说的伤:为何打败沙俄后,反将大片领土送人?

 激扬文字 2022-05-23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前 言

提起清王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它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由于其闭关锁国,导致落后于西方列强,面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一直都在失败退让,战败后就是割地赔款,签订各种五花八门的不平等条约,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留下了一系列“软弱无能”受人欺负的印象。

其实,清朝首次与外国人在谈判桌上打交道,所签署的第一份国际性和约就是康熙年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熟悉历史的朋友对条约的内容存疑,因为该条约签订的背景是清朝打了胜仗。

既然打了胜仗,为什么要对外割地呢?所以,很多历史爱好者都认为这是清朝历史上首次对外割地求和,《尼布楚条约》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但也有学者却认为,这份《尼布楚条约》是大清外交的一次胜利?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这个存在巨大争议的谜。

1

清王朝当时的国内外大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签署这份和约的时间背景,这场中俄之战发生于康熙二十六年,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雅克萨之战。

沙俄士兵入侵清朝领土,对此清政府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坚决对入侵者给予军事打击,并一举战胜俄军取得胜利。在摘取胜利果实之后,清政府并没有第一时间扩大战果,以至于沙俄侵略者并没有被赶出国境线。

在沙俄政府示弱,并提出“乞撤雅克萨之围”时,清政府立即下令停战,然后与俄方代表进行交涉。

由于清政府一拖再拖的缘故,战场上的优势逐渐远离中国一方,局势开始发生了扭转。

图片

在这份条约签订之前,清廷刚刚平定了内乱,也就是“三藩之乱”。对于刚刚结束一场内斗的清政府来说,在短时间内继续发动战争的代价是无法承受的。不论是军队还是经济,均在此前平定三藩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更令清廷措手不及的是,在与沙俄进行谈判的过程中,位于西部的准噶尔地区发生了动乱。清廷根本没有余力继续与沙俄纠缠下去,如果继续僵持下去,清政府的损失将会更大。

对于沙俄政府而言,此时正值急速扩张时期,看出了此时的清政府自顾不暇,噶尔丹是蒙古准格尔部的首领,这个人在位期间一直在不断征战,对外扩张,1686年的时候占据了蒙古草原,势力达到顶峰,意图联合沙俄,对抗清朝。

清廷自顾不暇的处境,成为了沙俄的谈判筹码。所以沙俄哪怕是打了败仗,仍敢狮子大开口,提出不合理的条件。

最终,清政府权衡利弊后,做出让步,以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一带的领土作为代价,换取了平定噶尔丹之乱的宝贵战机。

2

康熙皇帝好大喜功,主权意识淡漠

康熙本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历史上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我们口中的“康熙”二字是他的年号,康熙皇帝在清朝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奠定了后来清朝发展的基石。

康熙8岁登基,幼年称帝,当时权力被朝臣鳌拜把持,但是康熙皇帝隐忍不发,通过一系列手段暗地里夺回权位,14岁亲政,他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创出康乾盛世,被一些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图片

影视剧照 康熙

康熙作为一个政治家,有其长远的战略眼光。在康熙皇帝看来,沙俄的侵略者没有噶尔丹叛乱重要,沙俄侵略者并不能动摇清朝的根基,但是噶尔丹却有可能。所以,康熙皇帝想要借助这一次与沙俄和谈的机会,让给沙俄一点好处,借机逼迫沙俄公开表示不帮助噶尔丹。

另一方面,南征北战取得诸多功绩的康熙,好大喜功,自诩天朝上国,藩国周邻皆为蛮夷。

在他的眼中,是送沙俄一块领土而不是割让。也就是说,清朝皇帝康熙为了表明自己的大度和胸怀,即使战争打赢了,只要沙俄以后不惹事,送你们一块领土也是可以的。这就代表了天朝大国的大度。

当然,康熙皇帝会做出这个决定,从现在人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因为领土主权意识薄弱,没有坚持保卫领土主权的概念。在他看来,放弃一小片土地,换来整个北方的安宁,是非常划算的。

图片

3

谈判代表选择的失误与无能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谈判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在谈判场上,能够左右谈判结果的因素有不少,但正式谈判开始后,谈判代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拟定和约时,清政府所派出的代表是索额图。清政府给予索额图最大程度的信任,所以本次谈判索额图拥有最大限度的谈判权。

在谈判期间,清政府原本准备了三套可行的方案。倘若无法与俄方就第一套方案达成共识,就拿出第二套、第三套方案,退而求其次。

第一套方案的内容是:双方在勒拿河至北冰洋划定国境线;

第二套方案的内容是:以诺斯山至诺斯海峡划定国境线;

第三套方案则是:以贝加尔湖为国境线。

不过,由于谈判代表索额图的谈判技巧等个人失误,索额图只能被俄方代表牵着鼻子走,以至于清政府此前拟定的第一套方案以及两套备案,均没有派上用场。

最后,由于外交场上的失利,打了胜仗的中国反倒被迫放弃了大片领土。

图片

结 语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为中俄双方换来长达一百七十年的和平期。若没有这段和平期,恐怕“康乾盛世”也就不会形成。这成为后来历史学者普遍认可的观点,也被历史教科书收录。

但从这以后,外国列强似乎抓住了中国的弱点。在后来的对外战争中,列强纷纷效仿沙俄,在谈判场上大占便宜。晚清后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与列强国相提并论,在谈判场上的清朝代表越来越没有底气,最后陷入了“弱国无外交”的困境之中,一蹶不振。

看历史有千人千面的特点,对于此历史事件,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留言讨论。

以史为鉴,塑三观,求大观。

参考资料:《清史稿》、《尼布楚条约》、百度百科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