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工实践的多重教育功能

 上官子木 2022-05-23 发布于北京

          作者 上官子木

一、研究个案

个案1

卢克:男,25岁

    卢克在中国只在小学上了两年多就随同父母到了美国,在美国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教育。卢克就读的大学是全美综合排名位居第四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专业是金融。卢克在美国读书与生活都如鱼得水,不仅一切顺利,而且一直顺心如意,可以说,卢克在美国是学业有成。

    然而,大学毕业之际,卢克突然发现自己面临着求职就业的心理困境: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由此,卢克在家闲置了一年,专心思考未来的职业意向。

    思考一年之后,卢克开始找工作,前后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卢克并没有兴趣,而他感兴趣的工作却由于自身条件有限而未能被用人单位选中。譬如,卢克想从事与中国大陆有关联的工作,他感兴趣的是中美文化交流方面的职业,但他的中文只能说不能写,无法胜任相关的工作。此外,卢克觉得自己对体育非常有兴趣,但他个子太矮小、身体瘦弱等因素都决定了他不可能在体育这方面有什么发展。

    在找工作的这两年中,学业成功的卢克不仅经历了心理苦恼,同时也经历了不少求职挫折。数封求职信寄出后,好不容易有一家大公司发出面试通知,卢克的父母很高兴,但卢克却以工作性质不满意为由没去应聘,让父母很失望。继而,卢克应聘一家中美文化交流性质的公司却面试失败。

    卢克在应聘自己中意的工作失败后给自己定了一个人生规划,学汉语、到中国去了解国情,争取从事中美跨国合作项目。卢克雄心勃勃地回中国并利用父母以前的旧相识、老关系做了一番市场、国情调查之后,终于意识到困难重重、希望渺茫,结果是无功而返。

    卢克在大学毕业三年之后决定放弃理想,他在纽约金融界选择了一项与自己的专业非常对口的工作,收入也不错,父母也感觉很满意。但是,卢克表示这不是自己的理想工作,目前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现在只是作为一个过渡,以后有机会再寻求合意的工作。

    总之,卢克花了三年时间,发现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因缺乏相应的自身能力而做不成,有能力做的事情却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最终还是很勉强地找了一个不太符合自己心愿的工作。

个案2

乔义:男,32岁

    乔义的母亲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乔义的父亲是危地马拉人,早年偷渡来美。乔义的家境一直不好,四岁丧父,15岁丧母。乔义从小就有打工经历,需要靠打工给自己挣零花钱。乔义上大学的学费主要依靠的是教会资助,生活费则需要靠自己打工挣得。

    第一次打工时,乔义只有12岁,是为一家餐馆发送菜单。当时是暑假,乔义顶着烈日走门串户发送菜单,每小时可挣3美元。乔义对第一次打工的体会是,这份工作太辛苦且收入太少,以后自己坚决不能干这样的工作。乔义打的第二份工是每小时5美元,以后打的工也是逐步提高收入。

    从12岁到大学毕业,乔义曾经打工所涉及的职业一共有8种,除了送菜单外,其它7份工包括:在餐馆后厨切菜;在药店里卖药;在糕点店里拼点心盘;电话推销产品;在慈善机构帮助照顾智障儿童;在垃圾回收工厂加工废弃物;在银行打杂。

    作为孤儿,乔义从15岁起由政府救济,考虑到社会环境问题,乔义在17岁时放弃政府救济改为接受教会的资助,并由此发现自己因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而彻底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上大学选专业时,乔义选择了跨文化交流作为自己的专业,他希望当教师,希望以后也能尽力帮助那些像自己这样家境不好、不同种族的儿童改变自身的命运。

    在打工的过程中,乔义发现银行的工作很不错,工作环境好、收入也高。于是大学毕业后,乔义首先选择了在银行工作,这份工作的收入确实令人满意。然而,工作了几年之后他感觉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理想工作还是跨文化交流,还是当教师。于是,乔义辞掉银行的工作,先是去加拿大教书一年,然后就远赴中国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二、案例分析

    非常巧合的是,卢克和乔义的职业理想很相近,都是喜欢从事跨文化交流的工作,所不同的是,乔义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明确的专业意向,而卢克是在大学毕业以后才发现自己的兴趣倾向。

    乔义的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都出自个人的身世与生活经历,而且专业选择与职业选择相符相成。即使如此,乔义同样会面临多项选择的困扰。但与卢克不同的是,乔义一直都是通过打工经历帮助自己筛选今后的职业,通过打工实践的经验选择了银行工作,又经过工作实践的体会放弃了银行工作。乔义的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都有以往的打工经历和工作经验做铺垫,因而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相比较,卢克在进行职业选择时空想的成份大,可行性低。

    卢克的职业选择问题显然首先是出在专业选择上。大学里学了四年的专业是大学毕业时择业的唯一文化资本,可他偏偏不喜欢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卢克的专业选择没能与兴趣对口则是因为他在中学阶段的求学期间没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倾向、能力倾向和专业偏好。

    任何人在发现自己的兴趣倾向与能力倾向时都需要一个必要的寻找过程,也就是一定的实践经历。美国家庭历来有鼓励孩子从小打工的文化传统,这是让孩子从小具有生活实践的机会。然而,华人家庭却往往遵循唯有读书高的中国文化传统,从小学到大学,卢克的父母从没让卢克打过工,造成了卢克生活实践少、社会经历少,也导致卢克了解自己的机会太少。卢克在报考大学时的专业选择也是听从父母的意见,选择了容易找工作也容易获得高薪金的金融专业,却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所在。

    卢克直到大学毕业开始找工作才开始考虑自己的工作兴趣和职业意向,他觉得金融工作的职业环境是自己很不喜欢的,在找工作的两年中,他也确立了职业方向,并按照这个方向做了一些努力,但都不足以让他能够具备胜任相应工作的能力和资历。显然,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职业方向的确立应该在选择专业时就考虑,一些相应的职业能力的准备也应该在大学毕业之前就进行。

    从人生发展的角度来比较两个人的生活道路,我们会发现很多值得深思的内容。当乔义在打工的时候,卢克很可能在读书,因为卢克上的大学比乔义上的大学名声要显赫,这意味着从社会认可的角度看,卢克的学业比乔义要成功。然而,从求职就业的角度看,乔义比卢克要成功。因为,在选择成为跨国、跨语言方面的教师之职时,乔义在大学的跨文化交流专业成为他成功求职的重要文化资本。相比较,卢克的专业选择与职业选择不一致,当他也想选择跨文化交流的职业时,在金融专业方面的积累却无法成为他选择理想职业时的文化资本。由此不难发现,学生时代打工实践占据的时间会在选择专业、求职就业时获得回报。

    从文化传统角度看,卢克虽然在美国接受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套西方教育,但在打工问题上因受家庭文化背景的影响,体现的还是中国人的传统做法,即忽视打工实践的作用,看不到打工实践的重要教育功能。

三、打工实践的多重作用

    打工实践在学校教育阶段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体验生活与谋生、了解社会分工与社会分层、了解不同职业与行业的性质、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与专业爱好、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与潜能、增长经验与智慧。

    ① 体验生活与谋生

    打工实践最显而易见的教育功能是体验生活、体验谋生,通过打工可以了解谋生的途径、谋生的方式、谋生的辛劳、谋生的过程。乔义从12岁就通过打工亲身体会了挣钱不容易、挣钱很辛苦的人生道理。

    ② 了解社会分工与社会分层

    通过打工实践可以亲身感受社会分工的不同,通过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可以看清并理解社会分层的存在,由此有利于深入理解社会现实。不仅如此,打工经历也是一种社会阅历,提高了社会融入速度和成熟度。

    ③ 了解职业兴趣与专业兴趣

    学生打工对自身最直接的效益是通过打工了解不同职业与行业的工作性质,由此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兴趣,从而有利于自己恰当选择专业与职业。

    ④ 了解能力倾向与潜力

    打工经历由于开阔了个体认识自身潜力的实践机会,能发现自身的兴趣倾向、能力优势,乃至发现一些平时难以看到的潜在优势。因此,打工经历对个体人生的突出影响是,不仅从生活本身学习如何生存,而且从生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倾向,以及潜在的才华。

    ⑤增长经验与智慧

    打工实践会积累相应的生活经验,同时也会发展相应的能力,包括面临各种突发情景所具备的心理应对能力、策划运筹能力、摆脱突发困境、解决突发困难的能力。因而,打工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能力其实就是一种综合智慧。

    忽视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是我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明显缺陷,我国学生也因缺乏打工经历、缺乏生活实践而面临一系列的负面后果:专业选择与兴趣不符合,上大学后换专业或者毕业后选择与专业无关的工作;缺乏对自己能力的正确估量,眼高手低;大学毕业了仍然难以确立自己的职业兴趣,不知如何选择职业;等等。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勉为其难地做着无兴趣的工作,缺乏工作动力,更不可能有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相比起来,国外的孩子比我们有优势,因为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就有了各种打工经历,使他们从小就有很多机会了解自己的擅长、兴趣以及潜能。发达国家的学生通过多领域的打工等实践活动发现自身的兴趣倾向,从而比中国的学生更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与不擅长什么,知道自己容易在哪些领域发展。

    我国学生往往都是在大学毕业开始找工作之时才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事业目标,中外人才差距就是因为我国的青年人在学生时代只是忙于升学、考试、文凭,没有及早确立人生目标以及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必要的积累,所以在事业发展方面,中国年轻人比发达国家的同龄人起步要晚很多年。

(注:此文首发在《教育参考》杂志2011年第8期,并于2014-04-20 20:24:18载上官子木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