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在人生低谷写下这首诗,句句都是名句,且激励无数人!

 人老颠东 2022-05-23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文 | 向小园·  图 | 网络
图片

1927年秋收起义前夕,原计划攻打长沙,但毛主席认为当前力量还小,并不能直接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该前往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农村,发动革命,因此调转方向上了井冈山。

然而当中央知道后却十分恼火,并召开会议,强调中国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中国革命性质是“不断革命”,批评毛主席在秋收起义上的指导“完全违背中央策略”,会议决定开除毛主席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

当特派员到达井冈山传达这一消息时,却只记得要开除,忘记了具体开除的职务,最终误传为“开除党籍”,直到一个月后,毛主席重新收到中央文件,才恢复了党代表的职务。

图片

1929年春,在行军途中毛主席和朱德、陈毅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

当时一些出身旧军队的指挥员习惯了“长官说了算”,对一切行动听党指挥并不适应,认为毛主席领导的前敌委员会“管得太多”、“权力太集中”。

加上一些军官流寇思想严重,对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政策十分不满。

因此红四军领导层内部对建军原则和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等问题发生意见分歧,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不仅否定了毛主席的一系列建军思想,还给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毛主席也因此未能继续当选前委书记。

随后毛主席前往闽西指导地方工作,在此期间身患疟疾,于是一边养病一边工作,恰逢一年重阳节,院中菊花遍开,毛主席倚楼远眺,万般感慨下作《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近现代·毛泽东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图片

毛主席在写下这首词时,还不满36岁,一个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革命者却在近两年接连遭逢低谷,又逢深秋重阳,似乎极易生发悲秋思亲之情。

然而毛主席这首词却一扫衰颓压抑的氛围,着重描写秋日战地风光,表达了一种豪迈旷放的情怀。

开篇一句“人生易老天难老”极富哲理,人生短暂,自当珍惜时间发愤图强。

虽说“天难老”但却并非“不老”,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此一句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深刻阐释,气势大开,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紧接着提笔点明此时为重阳佳节,入目之处遍地菊花。古时文人多借菊花抒发归隐反战之情,然而毛主席却将菊花与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

在硝烟弥漫之地,迎着寒风绽放的“黄花”却生机蓬勃,这不正如那“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吗!

下片是“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承接,年年有秋,入目之处,疾风劲草,“一年一度秋风劲”中“劲”字的使用极有力度的展现出秋风蕴含的摧枯拉朽之势,豪迈刚健。

此时深秋,理应一片萧瑟,但毛主席却说胜似春光,不消极不颓靡,笔力所过之处,尽是积极振奋。

值得一提的是,“战地黄花分外香”初稿本为“但看黄花不用伤”,后来几经更改,于1963年12月出版《毛主席诗词》时才定稿为“战地黄花分外香”。

自此,将原本留有的几分伤感一扫而空,使得全诗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气息。

图片

毛主席在闽西养病时,面色蜡黄,高烧不退、病得厉害,因此国民党媒体曾造谣说毛主席已死于肺结核病。

共产国际在听闻这一假消息后,于1930年初专门补发千字讣告,其中一句为:“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毛泽东同志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足见毛主席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贡献。不久后,毛主席重回红军领导岗位,开启了党的革命事业新篇章。

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遭遇生命的低谷,当身处坎坷时,切莫悲观消极,应像毛主席一般乐观积极,奋斗不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