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豸”

 秋雨书轩 2022-05-23 发布于黑龙江

 
   
豸(拼音:zhì)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豸”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又有豸豸,指兽背隆长的样子;通“解”,有解决之意;另参见“”;在连城冠豸山中(该山位于福建龙岩连城县境内一处4A级景区)读zhài。 [4] 
中文名
拼    音
zhì 、zhài
繁    体
部    首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zhì
名词
本指长脊兽,引申为无脚的虫。
legless insects
尔雅》:“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1] 
鲁迅阿Q正传》:“'我是虫豸,行了吧。’小D对阿Q说。”
虫豸
兽背隆长的样子。
arched back
《说文解字·豸部》:“豸,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
豸豸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一说独角兽),能辩是非曲直。
a legendary beast
施耐庵水浒传》:“坐下马如同獬豸,狼牙棒密嵌动铜钉。”
獬豸
动词
通“解”,解决。
solve
左传》:“使子逞其志,庶有豸乎。”

zhài
名词
通“廌”,传说中的神兽
a legendary beast

冠豸山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池尔切《集韵》《韵会》丈尒切,𠀤音坁。《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集韵》亦作𧋈。
《说文》兽长𦟝,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注》徐锴曰:豸豸,背隆长貌。
解也。《左传·宣十七年》使却子逞其志,庶有豸乎。《注》豸,解也。
《史记·司马相如传》陂池貏豸。《文选·李善注》貏豸,渐平貌。
嫋娜也。《张衡·西京赋》增婵娟以跐豸。《注》跐豸,姿状嫋娜也。
《正韵》丈几切,音跱。义同。
《广韵》宅买切《集韵》《韵会》丈蟹切,𠀤音𥍪。与廌通。《史记·司马相如传》弄解豸。《後汉·舆服志》法冠,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故以为冠。《佩觿集》虫豸之豸为獬廌。 《广韵》同𧳋。 
说文解字
獸長,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凡豸之屬皆从豸。池爾切。司殺讀若伺候之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