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宋元时期的山水画风格特征,沈颢绘《层林叠嶂》

 泊木沐 2022-05-23 发布于辽宁

沈颢是明末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研究画论的学者。他有一部学术专著叫《画尘》,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创作方法,流传极广。看到这里,大家会有疑问,探讨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为什么选用明末画家的作品。这样一来,岂不是越聊越糊涂。

别着急,看看沈颢在画中的一段题字,就懂了。沈颢说,明末的画家都喜欢临摹元四家的风格,这样画也没有大毛病。错就错在,他们临仿元人笔意的同时,贬低宋画成就。元四家的风格从何而来,源流是宋人山水。这个问题不了解清楚了,会对创作造成极大影响。

沈颢 层林叠嶂

沈颢为了说清楚山水画的流传过程,画了这幅《层林叠嶂》,希望同时代的画家不要再错下去了。你细品,沈颢不愧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带有一股研究问题的精神。沈颢的目的很好,那就看看他在画中,如何展现山水画技法的流变。

《层林叠嶂》乍一看,有元人山水的味道。尤其是画面下方的几棵古树,在倪瓒、吴镇的画中都曾出现过。沈颢说,他画树形时借鉴元代画家,在用墨方面学习宋画技法。至于画中高山,则是致敬北宋巨嶂式山水。

沈颢 层林叠嶂 局部

在沈颢看来,山水画的源头在北宋。他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从唐末五代到北宋初年,山水画的创作有过一次飞跃。很多成熟的笔墨技法和创作理论,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沈颢所画远景处的高山巨石,一看就是北方山水才有的雄浑气势。勾画山石轮廓的时候,笔锋有力;渲染山石肌理的时候,墨法精微。

唯一稍显遗憾的地方是,沈颢对细节掌控不好。首先,远处群山的空间没有拉开,仿佛都堆在一处,有一种压抑感。其次,远山看着有割裂感,缺少天然美感。这是由于沈颢画的时候,过分强调宋画风格,要得太多反而会丢得更多。

沈颢 层林叠嶂 局部

沈颢忘记说了一点,他在画中还添加了明代画家最喜欢的故事线索。这一点很好理解,他要论述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宋元两代都提到了,没有理由不说一下自己所处的时代。由于沈颢是个懂画论的人,他知道明代山水画不能和前朝相提并论,所以隐藏了这一细节。

创作意图很好,在完成时有点潦草的感觉。如果没有刻意说明,《层林叠嶂》就是一幅普通的仿古山水。这和沈颢的创作思想有关,他受明末简约风格的影响,研究山水画中似与不似的关系。不厚道的说一句,《层林叠嶂》有些眼高手低的意思。

沈颢 层林叠嶂 局部

沈颢信奉“大道至简”的理论,他觉得山水画越简单,越有可能达到逸品的境界。难为他画了这样一幅重笔墨的《层林叠嶂》,即便有不足,也能够理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