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TT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技术原理

 生物学渣 2022-05-23 发布于广东

HD小鼠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HD哺乳动物模型,包括HD转基因小鼠模型、基因敲入(knock in, KI)小鼠模型,以及条件性表达N-端突变HTT的HD小鼠模型。

HD转基因小鼠通过转基因过表达mHTT的N-端片段,包括表达变异HTT exon1对应蛋白片段的R6/2及R6/1模型以及表达更长片段的N171-82Q模型等。这些N-端片段均包含mHTT中的polyQ序列,而亨廷顿蛋白片段化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产生的N-端片段具有高毒性,并且易聚集。然而,此类模型由于只具有变异HTT基因的5′端序列,且往往有多个拷贝,在遗传学方面与HD病人不一致。此外,此类模型的表型往往出现早(小鼠出生后几周至十几周),这与大多数HD病人也不一致。而基因敲入可以精确地将突变基因插入到基因组中相同的位置,建立更接近于人类HD的动物模型。

近期,由中美两国研究人员联合发布了一篇关于HTT小鼠模型研究,提出了一种表型更为准确的HD小鼠模型——BAC226Q转基因小鼠。在内源性HTT启动子和调节元件的控制下,转基因BAC226Q小鼠体内表达了含有226个CAG-CAA重复序列的全长人HTT。为了确定全长人HTT序列在转基因FVB小鼠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和插入位点,研究采用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在FVB小鼠基因组的8号染色体Chr8:46084002处插入了两个人类HTT拷贝。与11月龄的另一种亨廷顿模型BACHD小鼠及野生型小鼠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BAC226Q小鼠中226Q突变亨廷顿蛋白条带的分子量高于BACHD小鼠中97Q突变亨廷顿蛋白条带的分子量。而在蛋白质印记实验结果显示,2个月或11个月的BAC226Q小鼠中未检测到Htt蛋白片段。

图3  BAC226Q转基因小鼠的产生[9]

(A)将全长人类突变HTT插入小鼠基因组的示意图。(B)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了 BAC226Q、非转基因同窝小鼠和 BACHD(97Q)小鼠中Htt蛋白的表达水平。(C)在4个月的非转基因对照组BAC226Q和BACHD(97Q)小鼠中,通过Western blot再次确认mHtt的表达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