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串门时,以下几种做客方式,会令人讨厌

 布衣粗食68 2022-05-23 发布于湖南

01

《乐府诗集》里写道:“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客氊氍毹......”

有客人来串门,主人应该和颜悦色地迎客,多问候几句,把客人安排坐在最好的位置上,请客吃饭,不要让客人久等。这是最起码的态度。

小时候,我家住在山旮旯里,只要是亲戚朋友来了,家里都要多几道菜,饭桌上多一壶酒。

客人吃好了,离开的时候,要送到门口,甚至是村口,生怕怠慢了客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去别人家串门,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串门,各自安好,互不打扰。

即便我们对串门不再热衷,但总不能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拒之门外。

身在礼仪之邦,串门要讲礼数。以下几种做客方式,会令人讨厌,要及时改正。

02

第一,带着孩子去串门,还非常没有礼貌,破坏气氛。

《三字经》里写道:“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东汉时期的黄香,小时候就知道心疼父母,冬天帮助父母把床温热;三国时期的孔融,和兄弟姐妹一起吃梨子,他拿最小的,主动把大梨子让给哥哥姐姐。

讲礼貌,重孝道的孩子,走到任何地方,都会受人欢迎。反之,不讲礼貌,在别人家里翻箱倒柜的孩子,显得很掉价,让主人非常反感。

比方说,孩子端着茶杯,随意把茶水倒在沙发上;吃东西非常任性,吃相很难看。

带着没有礼貌的孩子去串门,会让同行的人,都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03

第二,热衷于推杯换盏,喝酒过量,伤害身体。

“无酒不成席”,请客人喝酒,这是基本的礼仪,尤其是在农村,大家围坐在一起,喝一杯烧酒,身体就暖和了,话就多了。

有的人,好酒贪杯。趁着桌子上多了几道下酒菜,就一直端着酒杯不松手。喝醉之后,也不懂得收敛自己,还主动讨要酒喝,甚至借助酒精的作用,说一些胡话。

喝酒伤身,还会涉及到开车、骑车的问题。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安全应该摆在第一位。端起酒杯,点到为止,即便不够尽兴,也应该互相体谅。

04

第三,说话口无遮拦,对别人的家庭品头论足,让人生气。

有一次,我的同事老李,请了本办公室的六个同事,到他家做客。当天,是老李的儿子过生日。

同事小黄,在老李家走了三圈,然后说:“大家看看,墙壁上的书。都是空壳子,真的没有想到,老李也是一个庸俗的人。”

用书作为装饰品,见怪不怪,但是被人嘲笑起来,就怪怪的。毕竟,真正的读书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小黄又说:“壁柜的款式,早已过时了。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设计师的作品吧。”

一番话,让老李非常尴尬。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当你把主人的家庭和外人的家庭作对比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家更比一家好,总有一些家庭,显得寒酸。

家庭的装修,房子的位置,都是个人的喜好,不应该随意去评价。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非常有钱,可以买得起豪宅。

05

第四,客人数量过多,场面混乱不堪,带来负担。

在网上看了这样一条信息:十多个男人,聚集在某个家庭里,在客厅里摆了两张大桌子,一起打麻将。大部分的人,都叼着烟,导致满屋子都是烟味。

到了中午时分,男主人打电话给女主人,请她回家做饭。

当女主人开门的那一瞬间,整个人都蒙了,然后狠狠地摔门而出。女主人说:“凭什么要我伺候一群大老爷们?十几个人的饭菜,不累吗?”

一大群人,去某个人家里吃饭,会让主人疲于应付,做饭做菜的劳动量很大。并且,会导致房间非常拥挤。毕竟,城里的“家”,不比农村的小院。

06

第五,连续住几天,也没有离开的意思,会被讨嫌。

明代的徐文长,被人称为“滑稽才子”。

梅雨季节时,他去朋友家做客。因为连续多日下雨,他一直没有离开的意思。主人不好意思直接下逐客令,就在桌子上留下纸条,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文长把纸条改动了一下,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让主人哭笑不得,也很尴尬。

俗话说:“鱼放了三天,会发臭;客留了三天,会讨嫌。”

做人,要识趣,不能把别人家当自己家,即便是非常要好的亲戚,还非得多住几天不可,也要提前说明。

大家的工作都很忙,不会每天都有时间待客。尤其是在大城市的人,早晨非常匆忙,下午也不一定准时下班,客人留宿和吃饭,难免会怠慢,导致双方都不愉快。

07

有人说:“请你回家吃饭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人。”

人与人交往,要互相理解和迁就。

不管去谁家里串门,都要讲究礼数:其一,最好要提着礼物上门,不要空空两手;其二,要多给对方的家庭点赞,尊重主人的习惯,客随主便;其三,尽量少喝酒,或者不喝酒,以茶代酒也是另一种快乐;其四,不要长住,吃完饭,及时离开,不要打扰主人休息。

串门的礼仪很多,要根据关系的远近、人数的多少、家庭条件等进行分析,如果你不是很懂,就一直保持安静,还多一些微笑。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