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阶学习:让小学语文学习走向深处

 海阔天空sx 2022-05-23 发布于广东

一、问题导引的策略学习

我们提出建构“金问号”课堂,希望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其核心理念就是自由、好奇、发现、创造。其中自由是基础,好奇是动力,发现是要义,创造是旨归。以提升素养为根本,以核心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体验为核心。尊重学生,尊重学习规律,形成“理解、尊重、信任、支持”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力。

它有四个要素:要素之一,关键性问题。可以理解为有价值的问题,不同学科不同年段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会设计关键性问题,学生要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要把握重要问题,最后再学会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学习。要素之二,适宜性策略。即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要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也有可能不同。要素之三,多彩性想象。即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大胆猜测,打破桎梏,插上想象的翅膀,探究更多未知的领域。要素之四,创新性生长。即让学生有新的、更多的收获,学生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提问水平的提升等,都是学生创新性生长的应有之意。

二、学科关联的拓展学习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师要能够结合文本教学,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要求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固定的课堂中释放出来,能够与生活及其他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基于儿童的视角,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实效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丰富的学习空间,这样的课堂才是儿童喜爱的、更具活力的。

于是,学校利用活动空间打造了属于儿童自己的“红房子剧场”。在这里他们是编剧、导演、演员。他们将自己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课本中的精彩片段经过艺术加工都搬上了舞台。每学期开学初,语文老师都会上报自己班级要表演的剧目;表演前一周学生制作海报进行宣传,表演时,每班会选派学生做大众评委,针对本期表演的内容从编排、服装、内容等方面进行打分;学期结束会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服装奖。在“红房子剧场”活动中,学生通过表演加深了对故事内容及人物形象的理解,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揣摩,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养,也使老师不断完善教学的创新。

三、搭建支架的场景学习

“场景”不仅仅是学习的载体,也是儿童学习的支架,甚至是学习的对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去教语文,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让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回归生活场景,充分调动学习思维,从而让知识具有“新鲜度”,具有“吸引力”。这就要求能设计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活动,将生硬的知识建立场景。

目前我们已经在校园中搭建了多处语文学习的场景,如“绿满坡”有九色鹿、小蝌蚪找妈妈等故事;“太阳历广场”中有两小儿辩日等介绍;“励耘坛”中有五月的槐花、八月的荷花、十月的桂花等书中植物。每一处场景都是语文高阶学习的课程资源。在学习《花钟》一文时,感受花钟奇特的同时,提议能不能在学校也建一个花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低年段的学生以认识花卉,抓住特征为主;中年级学生以种植花卉,连续观察为主;高年级学生以探究花语,感悟花品为主。

四、融于生活的项目学习

项目式学习旨在让学习与生活融通,让学校与社会打通,让学习真实的发生。项目学习的重要特点是“教学做合一”。“只有手到心到的做,才是真正的做”,而要做到“心到”,需要有问题的驱动和思维的参与,用问题指引学生“做”的方向,让学生“心”与“手”同步,在做中学,在做中思。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持续探究的过程性、指向核心知识的重要特征,使项目化学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与批判性思维。我们结合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开发了 12 个项目学习的主题。

年级

上册

下册

一年级

有趣的拼音

古今对我能行

二年级

植物的秘密

辨别方向我有法

三年级

缤纷的童话

传统节日我知道

四年级

奇幻的神话

诗歌魅力我来说

五年级

经典民间故事

汉字奥秘我探究

六年级

探秘博物馆

家乡风俗我代言

《普罗米修斯》这一课是以“火”作为主题,课后链接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中外神话故事中怎么会对火源有着不同的说法呢?于是学生产生了对中外神话故事特点的对比研究。问题的产生源于真实情境,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真正需求,这是项目化学习的关键。项目研究的问题锚定后,学生们开始分工合作,大量进行阅读。有的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有的研究古希腊神话的特点,有的通过分析人与神的关系,然后进行归纳提炼,分析出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汇报中采用了表格、思维导图、表演故事等方式。项目式学习更生活化,更有趣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习得思辩式思维,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创造力。表达内容的多样、表达形式的多元、表达需求的踊跃,正是项目化学习带来的充满活力和智慧的语文课堂!

五、展现乐趣的表现性评价

小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可评价性,它不在于终结性而是过程性,不在于知识而在于能力,不在于诊断而在于表现。我们探索语文学习表现性评价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的固定模式,可以是成长档案袋、比赛、小课题研究论文、学习记录等形式的评价。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如一年级上册我们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拼音王国漫游记”,教师将声母韵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整体认读等基础拼音知识融入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中。通过游园闯关,不仅检验了孩子们的拼读能力、应用能力,还激发了他们挑战自我、敢于表现的勇气。(作者单位: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本文系 2018 年江苏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建小学基于教育想象的儿童文化设计研究》(编号:Xc-c/2018/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