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55岁,2022年5月16日初诊,大便难解2年,3-4天一行,大便稀,腹胀,口腔溃疡,睡眠差,白天稍乏力,舌淡,苔白腻,后背抽痛。脉沉细。 拟方:制厚朴 25g,法半夏 12g 林利城,炙甘草 20g,蒸附片 15g 先煎林利城,干姜 10g,龙骨 30g 先煎,牡蛎 30g 先煎,黄柏 10g,牛膝 10g,肉桂 6g,白术 80g,党参 12g:中药4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5月20日二诊,大便基本正常,成型,无腹胀,纳增,已知饥,无口腔溃疡,睡眠好转,乏力减轻,舌淡,苔白腻,后背抽痛,怕冷。脉沉细。 拟方:制厚朴 25g,法半夏 12g 林利城,炙甘草 20g,蒸附片 15g 先煎林利城,干姜 10g,龙骨 30g 先煎,牡蛎 30g 先煎,桂枝 12g,白术 80g,党参 12g,白芍 12g,葛根 30g:中药4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5月23日二诊,诸症正常,无后背抽痛。舌脉同前。 拟方:制厚朴 25g,法半夏 12g 林利城,炙甘草 20g,蒸附片 15g 先煎林利城,干姜 10g,龙骨 30g 先煎,牡蛎 30g 先煎,桂枝 12g,白术 80g,党参 12g,白芍 12g,葛根 30g,茯苓 20g:中药4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按:患者以因便秘来就诊,拿了很多检查单,包括胃肠镜,教科书上治疗便秘分很多症型,但临床上很多医师只看到“阳明腑实证”,但以我的临床观察,便秘属阳明腑实证者实际上很少。临床上治疗便秘也不用那么复杂,主要分清“太阴”和“阳明”,太阴则用健脾法,重用“生白术”,阳明则用通腑法,使用承气类方,本患者便秘,并没有口干,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均是太阴的表现,故考虑为太阴证,又因腹胀、乏力,故考虑为脾虚气滞,故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生白术用到80克,患者服药后说,前两天每天4次大便,后两天是每天一次;患者口腔溃疡,但无其它热像,故考虑为虚阳浮越,用了潜阳法:附子、干姜、甘草、龙牡、黄柏、肉桂、牛膝,二诊的时候,消化症状疾病恢复正常,睡眠也好转,就是后背抽痛,是很长一段时间的问题了,我就在一诊的基础上,加了桂枝加葛根汤,三诊的时候,说药还有一剂,效果很好,趁今天休息的时候赶紧过来拿几剂。 ![]() 作者介绍 |
|
来自: 华华YHBH02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