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语文,唤醒心灵

 爱做梦的教书酱 2022-05-24 发布于湖南
用语文,唤醒心灵

近两年来,我在教学方面是有进步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人的进步,也是整个教育行业的进步。我们在被年轮带着向前的同时,也在推着时代往前。

刚从大学毕业时,由于对教育教学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全凭一点为人的天赋在支撑着同行们对于初出茅庐者的照顾。那时候的我凭感觉为学生营造着一个有趣但不生动的课堂。

后来慢慢在各种教学比武中积累经验,吸取别人的经验,并借此有幸通过选调考试入城。

进城后挑战多了,得到的帮助多了,成就感自然也就多了,这才慢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也开始了对自身教育教学的思考。

上周二有幸参加兄弟学校的教学比武的学习,我发现自己曾经在意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变得程序化之后没有了心灵的触动,便失了教育的灵魂——立德树人。

以下是我的学习记录:

各位老师:

大家好!“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之前就听说咱们三小主打“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今天有幸到现场感受,我感到非常荣幸。

对于杨老师和龙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这一课,我想谈几点我的收获。

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都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一个侧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亲切自然的杨老师的这节课还突出了以下几个亮点:学习方式多样,自由读、默读、师生配合读、小组合作学习、表演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设计得非常巧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声音浑厚迷人的龙老师的这节课呢,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安全的重要性,比如你有没有过溺水的经历?还适时渗透了防溺水、高空抛物、交通等安全教育。听说龙老师是由体育老师转为语文老师,我更佩服了。

那么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之后,我还有了一点思考:这一篇文言文《司马光》与学生之前接触的《司马光砸缸》的侧重点应该还是不同的。这一个单元的导语是“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所以《司马光》这一篇文言文的重点是不是可以放在突出司马光这一人物的品质上呢?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有谈到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但我总觉得不满足,是不是可以让学生的体验再深一点,冲击再大一点?比如让学生去换位思考:假如你是溺水的孩子,你会怎么想?假如你是那些在玩的孩子,你会想什么办法?通过他们与司马光的做法上的对比去体会,对人物的品质的体会是不是会更深刻一些?另外杨老师也有说到“光持石击瓮”是文眼。那么在对比其他孩子与司马光的不同做法时来反复回文朗读这一句,起到加强的作用,那么重点会不会更加突出?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不成熟的想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两位老师的课堂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你们辛苦了!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听课学习之后的感想,谢谢。

我们所有的教学,还是要能激起人心灵的触动才好,心灵唤醒了,何愁不得法呢?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