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骑上自行车,车前一方小篮筐中放几本刚刚买来的新书,那种愉快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出外旅行,有一个地方可以推门就进,那就是各种书店。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新西兰,卖书似乎都已经算不上是个很有前途的行业,冷冷清清是个常态,朝不保夕是个愿景,这个业态越来越像个古老的化石级的生物,比如新西兰的蕨类,据说在恐龙时代白垩纪什么的甚至更遥远都已经生活在地球上了,或者原来在福州生活时还有种叫做“鲎”的家伙,硬壳蓝血,煎蛋不错,当然现在已经看不着了,那据说也是很古老的一种生物,搞不好还在三叠纪生活过呢,像这些本来都不应该生活在现代,早就应该消失在传说中的,除非还有某种说不清的理由挽留着,就像书店还在苦苦捱撑的,八成儿也是这种情况。 无论一间什么样的书店,卖二手书的陈旧腐气也好,卖畅销书的漂白纤维味道也好,或整齐或凌乱的,陈列下来就有了那么一种无可言说的气场,即便一本可看的书都没有,也仍旧会让进入书店的人感觉很舒适,手掌摩挲,书脊顺滑性感如同美人身体,墨香氤氲,彷佛瞬间堕入一场爱情,流连而不舍离去。况且还经常有心照不宣的打量,如同对上暗号一般,用不着打什么招呼也知道,嗯,毋论老少中外,毕竟都是同道中人。 身体总是要吃掉很多食物,灵魂也是一样,进入书店里翻翻有一搭没一搭的,实际上也是在给灵魂进补,没有休憩与进补,灵魂会越来越瘦,所以书店本质上是个驿站,提供给一些需要的灵活以安歇或者暂时休憩,还有种跑得过于慌张,连灵魂都丢到不知道多远的地方了,东拉西扯连自己都觉得面目可憎时,赶紧找间书店停一会儿,不久那落后的灵魂就会循迹而至,没错,它知道到什么地方可以寻得到你,然后才能继续出发。 你看这有多神奇?哪怕书店卖的书都是外国字,一个也看不懂都没关系,哪怕就是站在书架旁,努力辨识一下奇奇怪怪的书起的名字,或者爬上梯子看看高处有没有可以翻阅的版本,抑或仅仅就是流连在店家开发的有意思的手信或者创意小东西,听着淡淡的背景音乐若隐若现弥漫在高低错落之间,都可以,甚至有的时候会感觉到在这个小小的空间中,繁花悄悄地从天上云间洒落下来,芬芳沁人心脾,那大概就是灵魂终于追上身体的一刻吧! 所以对于一些游子来讲,比如天舒,每到一地的书店就是不可不去,是种很奇怪的旅行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