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羲被称为“人文初祖”,那么“伏羲”二字是什么意思呢?

 炫叶楓雪 2022-05-24 发布于广东

在上古五氏中,伏羲所在时代或许并非最早,但伏羲对后世的影响力却是最大。

伏羲被称作“人文初祖”,在班固所作的《汉书·古今人表》中,伏羲氏是出现在表中的史上第一人。

在不同版本的“三皇”中,伏羲氏都是其中毫无争议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羲皇”。

那么,伏羲究竟是何等人物呢?

在古书中,“伏羲”二字出现的时代比较晚,伏羲氏最初写作“庖牺”氏。对此,唐朝的孔颖达在《礼记·月令》的正义中是如此解释的:

“取牺牲以供庖厨,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

而这样的说法并非孤证,在《易·系辞》中,伏羲氏亦是被写作“庖牺氏”: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易下·系辞》)

而在汉朝初年,孔子后代孔安国所作的《尚书序》中,则将伏羲写作“伏牺”,意为“伏而化之”:

“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

除此之外,伏羲氏还写作宓牺氏,因为牺的繁体字是“犧”,后世在传抄的时候简写作“羲”,因此庖牺氏最后以“伏羲”这个更为雅观的名字流传后世。

说到伏羲,往往离不开他的另一个称谓,那就是“太皞”。

“太皞”又作“太昊”,这个名称最早在《左传》中出现:

“郯子曰:'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杜预注:太皞伏牺氏,风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令官。

杜预认为太皞是伏羲氏的称号,而与他同时代的皇甫谧则解释了太皞的具体含义:

“帝(伏羲)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称太皞。”

《康熙字典》认为,“皞”是“广大自得之貌”的含义。在《孟子》中,亦有“王者之民,皞皞如也”的名句。因此,《康熙字典》在解释“皞”的时候,将其解释作上古时期的帝号:

“太皞,伏羲氏。少皞,金天氏。皆古帝号也。”

从以上信息可以分析出,太皞是伏羲氏的帝号,以其位于东方,与太阳初升有关。

又因为少皞金天氏是东夷的首领,因而也有学者分析认为,“皞”是太阳神的称呼,或是东夷一带民众对首领的尊称。

考虑到古代东方之民对于太阳神的狂热崇拜,这个说法也有相当根据。

那么伏羲氏作为中原的古皇,为何又被冠以“太皞”这个颇具东夷色彩的称号?又或者伏羲氏和太皞是否就是同一个人?这就不得而知了。

文:姬为毅

图:源自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