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纺织百问】络筒100问「第二十三弹」筒纱在整经断头多,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奶茶色月季 2022-05-24 发布于江苏



111. 各位大神,谁知道筒纱在整经断头多,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答:造成整经断头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纱线质量方面的原因包括:粗节、细节、弱捻、毛羽多造成粘连等。

二是筒纱成型方面的原因包括:粘连、脱圈、乱层、脆断(化纤及其混纺纱)等。

三是整经时的退绕张力峰值太大。

纱线整经断头,归根到底的原因还是由于整经时的退绕张力峰值大于了纱线本身的弱环强力。因此解决整经断头的措施也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如果是纱线质量原因,就要重点从抓好纱线质量入手,提高纱线强力,减少粗细节、弱捻纱和毛羽纱。应针对不同纱线的结构特点和生产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如果是筒纱成型原因,就要针对具体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如:粘连一般是由于筒纱张力过大,筒子卷绕太紧而造成层间嵌套或毛羽增长过多造成的,应适当降低络纱张力,减少络纱时的纱线摩擦;脱圈一般是由于筒纱张力过小,退绕气圈角度过小造成,应适当增加络纱张力;乱层一般是纱线在卷绕过程中出现意外张力变化或大吸嘴反复吸纱造成的,要优化切疵工艺和大吸嘴位置等;脆断一般是筒子过度摩擦造成的,由于某些化纤及其混纺纱的熔点较低,筒纱与槽筒过度摩擦造成某个点的温升较高,造成纱线脆断,此问题要保证络筒机握纱臂的灵活性,优化槽筒反转、筒纱压力等工艺参数。

如是整经时的退绕张力峰值太大,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减小整经时的退绕张力。包括合理设定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减小导纱部件、断纱自停装置的局部摩擦阻力等。2、优化退绕角度以减小纱线退绕时对筒子表面粘附力、纱线在筒子表面上的摩擦阻力。3、优化导纱钩与筒纱的距离,以保证适宜的气圈大小、降低空气阻力和气圈离心力。4、保证车间适宜的温湿度,在提高纱线强力的同时可以减少纱线与机件的摩擦力,减少飞花附入引起的断头等。



112. 生产氨纶包芯纱,用什么型号络筒机比较好?自络要改变什么部位吗?



答:包芯纱用什么型号的自动络筒机关系不大,关键是要调整好相关工艺参数,比如卷绕张力,因为包芯纱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外层纱线会对内层纱线产生一定的压力,卷绕张力应随筒子直径的加大而减少,否则筒子内外层的密度差异会较大。

另外,包芯纱的捻结也是一个难点,普通的空捻器可能难以达到捻结质量要求。要根据包芯纱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捻接器的部分配件及退捻加捻时间和气压等。



113. 络筒机对乌斯特电清发出的附加切割A,是在哪儿设置的,能取消吗?



答:附加切割A是与络筒机相关的特殊附加切割,只有使用“客户服务级”的密码才能打开或关闭这种对特殊功能的监控,可以取消零点监控(ZPM)、切割监控(CTM)、纱线跳动监控(JPM)、纱线跳动报警(JPA)等特殊监控。

纱线每一个接头,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会记录一个FJ,所以关闭特殊监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降低筒纱捻接个数,但可能会对筒纱质量和工人看车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一般不建议关闭该项功能。这也是关闭它需要“客户服务级”密码的原因,因为生产厂家不希望这个功能被随便关闭。



114. 同一个管纱,细纱无机械波,到筒纱有机械波,而且管纱条干12.64,到筒纱测试条干13.59,这是啥原因造成的?



图片 

图片

答:波谱图上有多处机械波,主波应该在1.1-1.2米处,波幅较低,波幅最高的位置在50-70cm处,为主波的2次谐波,后面还有4次、5次的谐波,如果上述分析正确,那就是典型的非正弦波,应该是由于卷绕性张力不对称造成的。

可以通过检修络筒卷绕系统、调换络筒锭位、优化卷绕张力等措施进行验证。检查槽筒的槽线有无毛刺,还有槽筒安装时有没有对中,检查一下支臂夹盘或换下纸管。



115. 络筒单锭效率特别低,什么原因啊?



图片 

图片

答:络筒效率低,有很多原因。一是管纱质量有问题,纱疵多剪切就多,效率就低;管纱强力低,断头也会多,络筒效率也会低。二是电清设置不合理,造成过度剪切,影响络筒效率。三是络筒机本身状态不良,引起效率低下。

从图形上看,通道、分级、错支设定已经够宽松了,效率还低,循环达23%多,要检测一下管纱的质量了。从切庛上来看,疵群设定有点紧了,大吸嘴频繁在吸纱,效率自然上不去。切纱多,红灯时间长,报警时间长,报警也多。这两个时间单从操作上改进至少提高5%的效率,落纱时间倒是不算长。

建议从管纱质量和电清设置等方面查找实际原因,再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编辑:纺织大学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