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精彩故事学中医中药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朝为官,他非常体恤百姓,每到初一和十五这两天,他便不问政事,而是大开衙门,让有病的老百姓进来,他则坐在县衙的大堂上挨个的为他们诊治。 一次,张仲景来到一个村庄体察民情,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茅草屋前。他听到屋里传出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咳嗽间隙则是痛苦的呻吟声。 张仲景对随从说:“屋内之人病重,我们进去看看。” 他进屋后看到一老汉躺在床上,双手捂着胸口,痛苦地呻吟着。 张仲景 张仲景急忙给老汉进行了诊治,并开出方子命令随从速办。 随从接过方子一看,愣住了,只见纸上只写了两味中药:瓜蒌、薤白,白酒煎。 随从并没多问,赶紧跑到老汉的农田里拔了一把小根蒜,除去须根和叶子;并到路旁采了一个瓜蒌,切碎,用白酒煎煮给老汉服下。老汉服下药后一会儿便缓了过来。 这时随从便问张仲景,这两个田里的“土产”怎么就能救了老汉呢? 张仲景说:“老汉这种情况属于索命的心头痰在作祟,而在这穷乡僻壤也没有其它药物,我一路上走来,沿途看到很多草药,这两味药刚好能用于祛除这心头痰。 除了此方,张仲景还留下了很多简单有效的方子,均收录在其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 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并且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医生”。 《金匮要略》
痰湿为湿邪致病,其具有病程长,难治愈,多生怪病的特性。 痰湿致病不仅可以在肺脏生成痰,还能发生在其他部位。痰湿若凝聚于筋骨关节,则导致关节屈伸不利、疼痛;在皮里膜间,则形成囊肿;在其他脏腑,则形成肿瘤等。 若痰湿凝结在胸,则会导致胸阳不振。 因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胸中阳气不振,津液得不到输布,凝聚为痰,痰阻气机,故胸中闷痛,甚至胸痛彻背。 心脏能够正常搏动以及推动血液的运行,依赖于心气的作用。心气,即心的阳气,为血液运行的动力。心在胸中,而一身之阳皆有心阳所主。 所以胸阳不振、痰浊内阻,则导致心气推动无力,常会引起冠心病心绞痛、非化脓性肋骨炎、肋间神经痛等。 瓜蒌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秋季采收,将壳与种子分别干燥生用。 其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的功效。 瓜蒌既能清热化痰,又能宽胸散结。 可用于治疗胸痹、结胸等。 治痰浊痹阻,胸阳不通之胸痹,可用瓜蒌配薤白同用,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 治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按之则痛者,可用瓜蒌配黄连、半夏,如小陷胸汤; 如气郁为主者,加沉香、郁金、香附等; 如血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红花等。
薤白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鳞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 其味辛、苦,性温。归肺、胃、大肠经。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 薤白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行胸阳治壅结,为治胸痹之要药。 可用于胸痹证。 治寒痰阻滞、胸阳不振所致胸痹证,可用薤白配瓜蒌、半夏、枳实等,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 治痰瘀胸痹,可用薤白配丹参、川芎、瓜蒌皮等。
小根蒜 中药:薤白 组成:瓜蒌 薤白 白酒 用法:三味同煮,温服。 本方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胸中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 瓜蒌理气宽胸,涤痰散结;薤白温通滑利,通阳散结。两药相配,一祛痰结,一通阳气,相辅相成,为治胸痹之要药。白酒辛散温通,行气活血,增强薤白行气通阳之力。使胸中阳气宣通,痰浊消而气机畅,则胸痹喘息诸证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瓜蒌和薤白的用量比例为2:1。 若寒邪较重者,可酌加干姜、桂枝、附子等以通阳散寒; 气滞甚者,可酌加厚朴、枳实以理气行滞; 兼血瘀者,可酌加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 瓜蒌和薤白都很常见,您见过吗? 建议收藏、转发、分享,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