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民俗文化 传统节日 月半节 在白露山麓,村村户户流传着一种特有的方式辞旧迎新,每隔十年(或八年)一个轮回,开展迎猪羊架、迎銮驾的民间民俗“月半节”文化活动。此活动在云山街道檀树村每年进行。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明末清初。月半节时间跨度可长达一年,主要由“认月半”、“做月半”、“送月半”三个部分组成。整个活动包含了祭祀先祖、猪羊会、迎銮驾、演社戏等众多民俗活动。月半节作为一种地方性民俗活动,影响力大,影响范围广。当地百姓通过这一活动来祈福禳灾、庆祝丰收,寄托心中的美好愿望。
图95-3-2-23 兰溪刘家月半节 2009年7月15日 刘鑫拍摄 晒经节 晒经是灵洞乡洞源村栖真禅寺重大的佛事活动。明万历年间,赵志皋会陈太后请来《北藏》,珍藏于栖真寺藏经楼,其中辑有唐三藏法师玄奘奉旨译的经卷。自此,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为“晒经日”,亦称“晒经节”、“翻经节”。届时,四方香客云集,寺僧举行晒经仪式,请出经卷,焚香祭拜佛祖,寺僧列队念经。晒经人跪(站)在阳光下,用香一页一页地慢慢地挑晒经卷,不能漏掉一页,更不能损坏,晒毕,又很恭敬地把经卷入柜珍藏。 黄大仙祭祀 黄大仙祭祀活动是黄大仙文化信仰的重要组成内容,它起源于人们对黄大仙普济劝善、济世救人精神的崇拜。广泛分布于兰溪市境内的兰江街道,香溪、马涧和柏社等镇乡。其中,兰江街道黄湓村的黄大仙祭祀活动历史最为悠久。20世纪90年代以后,黄大仙宫建成后,形成了更为系统和规范的黄大仙祭祀活动,成为兰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经过黄大仙宫的传承、挖掘和整理,黄大仙祭祀活动已经从民间简单的祭拜,逐步完善成为一套具有规范形式和内容的系列祭祀活动,并广泛使用于黄大仙圣诞及各类祈福迎祥法会。
黄大仙祭祀 2009年7月15日 刘鑫拍摄 水亭“三月三”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水亭三月三 2009年3月29日 刘鑫拍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