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讲述的爸爸心中有一个梦想,但是自己却没有完成,于是将这个梦想转移到女儿身上,开始女儿是反对的,后来通过爸爸的引导逐渐喜欢上了摔跤,并通过训练最终取得了结果。 这像不像我们现实中的案例,一个不喜欢弹琴的孩子,但是在家长的坚持和鼓励下最后孩子取得了成绩,并在组建家庭后自己曾经最不喜欢的技能却成为她日后生活的小确幸。 我的好朋友小美就是,看她的朋友圈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她在用自己学会的钢琴知识辅导自己家的孩子呢。她给我讲,很感谢妈妈当初的坚持才有她今天,当时小不知道这些,等到坚持下来了,回头看时,原来父母都帮自己做好了最好的打算。 ![]() 而如今,做父母都尊重孩子,崇尚"静待花开",但不等于放任不管。电影中所展示的就是:选择,在一开始的时候适当的干预必不可少。 父母给孩子创造的家庭环境,很重要,这也是日后对孩子起到至关重要的条件。由此想到一个故事,是关于三个家庭的故事。 一个农户家里的三个孩子,大儿子在家里沉默寡言,出苦力最多的一个,结婚后生育了五个孩子,孩子们也随父业成为了农民,找的配偶也是农民,从此还是和祖辈一样,务农。 二儿子受到知识熏陶,上了学成为一名老师,最后娶回家的是文艺女青年,有4个孩子,深知到学习的重要性,供养四个孩子上学,大学毕业就留在城市打拼,有了自己的住房,把父母接到城市里生活。 小儿子喜欢做生意,在档口有自己的生意摊位,娶的老婆既是贤内助又是生意伙伴,后来生意太忙,他们的大儿子干脆休学家里帮扶,他们的二儿子学习毕业后来做生意,他们的小儿子,因为家里忙生意疏于管教,错过了高中,因为家里的优越感总感觉自己比别人强,而如今却是入不敷出的日子。 通过这个故事,三个家庭养出的孩子却是不同,那么影响孩子的因素是什么呢? ![]() 代际传承中,包括婚姻、养育方式、情绪反应模式。 父母的婚姻会成为孩子日后的榜样,有些父母对于婚姻的定义是"搭伙过日子"这样的婚姻,多数是缺乏爱的,婚姻结构不稳定缺乏责任感,容易婚后换伴侣。 养育方式中,有时候父母的方式你不喜欢,却会影响到你怎么对你的孩子。 情绪反应模式,如果爷爷的脾气暴躁,多半会影响爸爸,爸爸也会影响到他的孩子。 在家庭边界内部系统容易出现妈宝男、妈宝女,情绪配偶(真正的配偶缺位,由儿女补位),小妈妈(错位代替父母)小病人(得不到父母认可)。 为了更好成长,如何做好家庭环境管理? 第一、物质环境在衣食住行物质方面给孩子提供物质元素;第二、父母榜样力量,努力提升家庭氛围。全面推进家庭建成,夫妻是基石,安全感的来源。 父母在孩子不同阶段感觉孩子发展规律给予不同的关怀。帮助孩子,青春期顺利度过,多用理解和共情的方式倾听孩子,让孩子做选择,而不是家长做决定。 家长越是强硬,孩子越容易反着来。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冰山上面的部分,而更应该关注冰山下面的变化。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长大过是也是聊愈自己的过程。带好孩子,建立好更好的家庭环境,如同阿德勒所说:“幸运的人一生在一直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在治愈童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