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4年前,2018年,有家公司的终端业务已全面赶超运营商业务,创下近3500亿收益,成为公司增长引擎。而在10年前,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差点以20亿美元卖掉终端。 幸好当时有个人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拦下老板的决定。好在老板开明,听取了他的建议,这才有了如此不俗的成绩。事实证明,那个敢于挑战权威、坚持己见的人是对的,他就是公司里的二号人物——郑宝用。那个差点酿成大错的公司创始人,则是提倡狼性员工文化的任正非,华为公司董事长。在公司里,任正非的工号代码是001,郑宝用的工号则是002。这个仅次于老板的人物,已经不止一次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公司的未来。虽然是技术界的顶流,但是坊间关于他的传说并不是很多,在业内他一直是传奇般的存在。在公开场合,连任正非自己都说,希望公司可以出一百个郑宝用,因为他说一个郑宝用可以顶一万个人。他也的确当得起老板的这份赞誉,二十几岁就担任公司总工程师。不分白昼黑夜,带着几个人扑在研发一线,最终让公司在自主产品研发上实现从0到1的突破。有人说他是公司的“定海神针”,如果当初没有他的孤注一掷,公司恐怕也难创出今天这么大的辉煌。据说,为了能够说动他加入公司,任正非也是做足了功夫,敢下血本,承诺高薪高位,甚至给股份。当然,郑宝用也不是凡俗之辈,当年决定跟随任老大,硬是放弃清华大学博士学习,一头扎进技术研发之路。这个人为什么如此被任正非看重呢?在他身上究竟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呢? 1964年,郑宝用出生于福建长乐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境贫寒。有时候,父亲经常将卫生院的剩菜剩饭带回来给孩子们吃,那算得上是他们开荤了。他吃着碗里的菜,心想着如果未来无法出人头地,恐怕他就得永远吃别人的剩饭剩菜。要想改变命运,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他常常早上5点爬起来背书,即便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也不例外。14岁的郑宝用以优异成绩考入当地一所重点高中——长乐一中。一个年段8个班,5到8的学生都是城里来的;1到4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差,大都来自农村。那时候学校的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就连睡觉的地方都不够,每晚大家只能侧卧着睡。晚上10点宿舍熄灯,1到4班的同学经常揣着课本,跑到厕所唯一亮着的那盏灯下,继续读书学习,其中就有郑宝用。因为高中离家较远,为了省路费,郑宝用半个多月才回家一次,他每次返校都会驮上番薯米作为接下来半个月的口粮。那时候没有汽车,从城关到家几个小时的路程全靠一双脚。为了走路不磨损鞋子,他常常赤脚走路,将鞋子挂在肩上。 后来,每当有人问他脑袋瓜为什么这么灵光时,他都拿这段经历来开玩笑,说是因为高中时候每两个星期的免费脚底按摩。经过一番起早贪黑的奋斗,年仅16岁的郑宝用以近乎满分的成绩顺利毕业,考入华中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激光专业。就这样,出身不是很好的他,凭自己的努力从寒门之中突围而出。 1980年,他带着60元现金来到武汉华中大学报到。 这笔钱还是他在高考前统考中拿到的奖励,当时赢得莆田地区统考第一名的会有100元奖励。第一时间拿到奖金后,就直接给了父亲40元做家庭生活费,自己只留下60元。进入学校学习后,因为扎实的数理化功底,郑宝用在大学的学习得心应手。于是,他又把多余的精力放到其他专业的学习和兼职赚钱上。学得多,自然会做的事情也更多,他将这些学到的技能又通过各种各样的兼职变成了钱。就这样,他的大学生活费有了着落,仅仅靠当初兜里的60元就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20岁那年,他从大学顺利毕业,并选择继续攻读华中大学的研究生。这位日后的技术天才,在学业上一直保持勤勉钻研精神,总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硕士毕业后,他一边留校教学,另一边又开始积极备考博士。原本以为这辈子就一路学下去,做一做学术研究,也是相当不错的。然而,没曾想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打破他原来的计划。 1989年某一天,正在清华大学读博士的郑宝用被一个人一把抱住,他口中说道: 这突如其来的亲切,让年轻的郑宝用先是懵了一会,后来才想起他是自己同学郭平介绍的那个小老板。当时创业遇到瓶颈的小老板任正非,正四处招揽高技术人才来帮帮他,年轻的郑宝用就是他心仪人选。得知任正非表明来意后,郑宝用陷入苦苦的纠结当中,毕竟选择加入这家初创公司的代价太大了。一旦决定加入任正非团队,就意味着郑宝用必须放弃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而任正非这公司会不会半路夭折,他到底能不能混出名堂,一切都是未知数。刚创业2年,内部缺资金,外部面临劲敌,正可谓是内外交困阶段。为了这样一个公司,放弃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抛弃可见的光明前途,是不是值得? 上门求才心切的任正非看出他的纠结,眼看着短时间内无法说服郑宝用,但他也不会就此放弃。任正非决定,干脆和他同吃同住在一起,用十足的诚意和三寸不烂之舌,攻破郑宝用的心防。最终让郑宝用痛下决心加入这家公司的原因是,老板的想法跟他想做的事情不谋而合:当时的他注意到,在中国要装一部电话,不仅费用高,而且时间久,长期受制于外国公司。而当时,经济相对贫乏的中国,对于交换机有着巨大的需求。基于对行业清醒的认识以及老板的认可,郑宝用选择加入任正非公司,一进去就担起了技术总工程师的重任。为了能早点攻克技术难关,郑宝用经常带领团队吃住在实验室,甚至每天仅睡两小时。好在努力就有成果,他进华为不久就推研发出HJD48小型模拟空分式用户交换机。 这可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款产品,填补了中国交换机市场的空白。这款产品仅1992年就为公司创下了亿元收益,惹得任正非在年终总结大会上含泪说道:“我们活下来了”。真不愧为郑宝用,凭一己之力改变一家公司命运,也让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如日中天! 初尝研发甜果的郑宝用,没有为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而是立马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当中。因为他心里明白,当时做出来的用户交换机在行业内只能算是业余水平,只能在单位内部使用。由郑宝用牵头研发的JK1000很快问世,最后却因为技术落后问题遭遇冷落。原本经济就不宽裕的华为,再度陷入紧张之中,也给了郑宝用沉重一击。眼下,情形对他极其不利,几乎所有的现象都在劝退他,可他偏不信邪。他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力挽狂澜,带着交换机杀出重围。1993年,公司押上全部身家投入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研发。为了把控好这次的研发细节,他常常待在凌晨气温不到0度,又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机房里,亲自做现场指挥。刚开始研发时,大家完全没底,郑宝用就站出来给大家加油打气:“你们研制吧,开发出来我保证卖出去10台、8台的!”历时两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共同努力,万门机成功诞生,并在当年就斩获13亿订单,为公司打开了全新局面。随后,产品更是一度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服务用户上亿,商业价值不言而喻。万门机的成功,不仅奠定了公司在业内的江湖地位,更是让公司真正从一家代理商变成一家自主研发型科技公司。那时,郑宝用在公司技术领域是说一不二的存在,自然愈加受到老板的器重。众所周知,任正非是出了名的暴脾气,一言不合就开怼,管你博士还是硕士。记得一次开会,任正非又像往常一样闯进会议想旁听,谁曾想郑宝用直接来了一句:“任总,这个会你不用参加了,我会把结果告诉你的。”这个公司有个规定,副总裁级别人员每周需要固定几次跟客户见面交流。“我经常给大家举郑宝用的例子,说郑宝用为什么会进步很快?就是因为他与客户交流多。”一个是以客户为中心,还有一个就是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和自我创新。而这些他一直在做的东西,也是华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愧是公司的二号“首长”。万门交换机项目的成功,让另一个技术天才崭露锋芒,也为后面的内斗埋下伏笔。 在万门机研发团队中,比郑宝用小6岁的李一男凭借卓越的表现获得前所未有的器重,甚至被预测为老板的接班人。李一男跟郑宝用都是出自华中科技大学,也是宝用推荐到自己公司来的。一个星期后就直接升为主任工程师,成为协助郑宝用开发万门机的核心骨干。伴随C&C08的研发成功,李一男的技术才能获得充分认可,晋升速度如搭上火箭,比郑宝用还快。而郑宝用则调离核心技术部分,提拔到战略规划部担任总裁。出于多年的职业习惯,他会经常过问研发项目情况,甚至有时也会忍不住传达指令,这让年轻气盛的李一男颇感懊恼。凡是郑宝用赞成的,不管是技术方案还是用人方面,李一男必反对,两个人经常在会上争论不休。伴随两人矛盾的加剧,公司甚至分化为两派,郑派和李派,严重影响了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对于郑李二人的矛盾日益激化,任正非也深感痛心,他曾在公开地方表示:“因为当时我没有把郑宝用和李一男两人管好,他们两个人闹矛盾,我认为我做为主管领导是有责任的。” 结果,任正非万万没想到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远不是他能兜得住的。2000年,李一男带着千万元的设备和公司的人才出走单干,创建了港湾公司,打了任正非一闷棍。郑宝用劳累过度,在工作的时候突然晕倒,经过检查确诊为脑癌。任正非知道后立马为其联系寻找医疗资源,坚持让他去美国治病。病倒之后,郑宝用再也无法恢复到昔日生龙活虎的状态,身体也难以胜任高强度的工作了,但仍然在二线积极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好在上天也眷顾英才,2003年新年之际,郑宝用的癌症得到治愈,并重新返回到公司工作。 没有任何任命,也没有电话,郑宝用就回到了公司的工作岗位上,任命为蓝军首长。所谓蓝军,就是一个通过研究对手提供战略建议的组织,是任正非多年前在公司建立的“特种部队”。郑宝用的这次回归异常低调,他的工号也从2号变成23万多号,以致于引起多方猜测。有人说他辉煌难在,也有人说老板只是给了个虚职罢了……殊不知,他才上任,就化解了一场巨大危机,并重新定位公司发展战略。当时公司刚开始做手机业务,且业绩不是很理想,以致于让任正非动了要卖掉终端业务的想法。任正非已经与私募基金商议好价格、达成协议,万事俱备,只差签字交差。可身为“蓝军首长”的他据理力争,极力阻止了这场交易。只见他跑到任正非面前,拿出一份准备好的研究报告,表明终端决定了需求,抛弃终端就意味着抛弃公司未来的坚定立场。正是他的这番坚持,才有了公司今日的“荣耀”,终端业务也成了公司收益比重最高的业务。事实证明,郑宝用又一次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在公司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关于他的消息越来越少,但属于他的江湖依旧在。 现在很多人常把“寒门难出贵子”放在嘴上,而郑宝用就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寒门照样也能出贵子。“一个成功者,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目标的执着、冲动甚至狂热,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做到了,大半生都守在了一家公司,为着当初想做的事情披星戴月、奋斗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