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还未平息,一种名叫猴痘的传染病又接踵而来。 早在5月7日,英格兰就发现了一名猴痘病人。 一开始大家并没有当回事,但是短短的十几天,就给了大家一个暴击! 猴痘蔓延了整个欧洲,甚至北美、澳大利亚...无一幸免。 5月14日、16日、18日英格兰确诊猴痘的病人不断增加。 在18日的时候,美国也爆出了一例猴痘的确诊病人。 而就在当日,西班牙、葡萄牙也确诊了几例阳性病人,加拿大出现了17例疑似。 接着5月19日,瑞典、意大利、法国接连冒出猴痘感染者。 5月20日,澳大利亚也出现一例疑似猴痘病例。 ...... 直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非猴痘流行国家”报告了确诊的猴痘病例,确诊病例超过100例,还有几十例的疑似病例。 这种形式不禁让师兄想起之前不明原因爆发的小儿肝炎。 ![]() 但是猴痘不同于肝炎,它不是什么新病毒。 在1958年的时候在猴子身上发现后取名为“猴痘”。 在此之后,才发现在人身上感染的案例。 好在传播率并不是很高,感染不到人,没掀起什么大的风浪。 那为何现在的猴痘仅仅100多例就被扔到了大众眼前,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它有什么变化的地方吗? 有的! 猴痘大家也许并不熟悉,但是“天花”大家可并不陌生! ![]() 天花病毒危害人类健康长达几千年之久。 对人类造成的伤亡比战争造成伤亡还严重。 由于之前的医疗技术有限,得了天花就只能听天由命。 所以天花这个词,很长一段时间让人类对其闻风丧胆。 而这个猴痘就是天花的“近亲”。 致死率最高可达10%! 不仅如此,这个猴痘是人畜共患病,也就是说,动物和人都有可能会患上此病。 ![]() 那么人和动物都会被传染,难不成是空气传播的? 不是的! 一开始只有动物通过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伤口传到人身上。 但是现在,不仅仅是动物传人,已经可以人传人了! 长时间的面对面、皮肤损伤、体液接触等方式,都可能会导致猴痘病毒的传播。 而且猴痘病毒还可能经由胎盘或孕妇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导致母婴传播! 引起关注的原因不仅仅是传播能力的加强,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很严重。 ![]() 猴痘的确诊和疑似患者的病例在多个国家出现,大多数的病例之间毫无关联,感染源尚未明确。 而且猴痘病毒的潜伏期最长可达21天,比新冠病毒还要长! 也就是说,21天之内,猴痘病毒都有可能传染给其他人。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40岁以下的人,对猴痘毫无免疫力! ![]() 这意味着什么? 我国40岁以下的人群,面对猴痘毫无招架之力,几乎可以说是束手就擒! 为什么40岁以上的人对猴痘就有免疫力呢? 师兄这么说有什么依据吗? 是因为天花病毒和猴痘很相似。 在古代因为孙思邈将天花病毒感染者身上脓包的浓浆,涂抹在皮肤上预防天花。 慢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慢慢的出现了种痘疫苗。 ![]() 在1979年,全球都接种天花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战胜了天花病毒。 1980年,宣布天花病毒从此绝迹。 既然全球停止天花疫苗的接种,我国当然也不例外。 1980年之后出生的人,已经不再种痘了。 所以说40岁以下的人群没有免疫力的理由也就是根据这个来的。 既然说猴痘和天花相似了,那自然不能忽视了他带来的危害。 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这都是最开始的症状。 慢慢的就发展成了大范围的皮疹。 一些患者在几周内就可康复,但有一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会患上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孕妇若在怀孕期间感染猴痘,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猴痘,甚至死产... ![]() 这时候就有人说了,师兄你少吓唬人了,就一百多例在国外,我们怕什么。 这个想法可不对。 我国仍有猴痘病毒入侵的风险。 毕竟我国有过国外病例携带病毒入境,造成病毒传播的案例。 比如非典、新冠病毒,这都是前车之鉴,大家可不能放松警惕。 另外,猴痘病毒的“宿主”并不是只有国外有。 除了猴子身上携带猴痘病毒,松鼠、土拨鼠、以及兔子这类动物,也有可能携带猴痘病毒。 这些都有可能让猴痘偷偷溜进来。 而且这次的猴痘传播力已经上升了,我们更不能轻视。 ![]() 可能是病毒变异了,也有可能是大家对于这种病毒的抵抗力下降了。 这两种可能,都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是新冠疫情并未结束,我们无法保证再来一种病毒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这时候,我们更应该对自己加以保护。 ![]() 在咱们中医上,提升阳气,还有冬病夏治,最好的季节就是夏季。 那如何养阳气呢? ——站养元桩。 站养元桩是提升身体阳气最快的方式。 阳气足了,还会把身体里原有的病邪排出去。 ——艾灸。 艾灸也是提升身体元气,振奋阳气的好方法! 常用穴位: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 神阙穴位置:肚脐(中央),为任脉要穴。 关元穴位置:位于人体下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处,约肚脐下四横指处。 气海穴位置:位于人体下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约肚脐下两横指处。 足三里穴位置: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横指宽处。 建议每个周艾灸2-3次,每次艾灸半小时左右,每次选1-2个穴位,艾灸前后一定要大量的补充津液。 ——经方。 四逆汤:附子振奋心阳,振奋身体机能,干姜温通经脉,炙甘草保水,保津液。 原方剂量: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两 参考剂量:炙甘草30g 干姜24g 附子15g一剂 上三味,同煮,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分钟即可饮用。可早晚各一次,每次约300ml。 每个人体质不同所需方剂也不同,一定要经过医生辩证才可以,切不可盲目用药! ![]() 猴痘病毒的何去何从是未可知的,但是它的到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我们不知道再面对一个传染病会是什么样子,也不想去冒这个险。 在不能松懈的时候,多多养护身体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这样我们在面对病毒的时候才会从容不迫。 ![]() 今日互动 |
|
来自: 为什么73 > 《天下无疾--得-正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