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堂 新说课《槐乡的孩子》

 缘缘草堂 2022-05-24 发布于浙江

槐乡的孩子

特级教师 周颖

一、背景分析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散文,也是学生升入中年级后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花也写人,极力渲染槐花的美、槐花的香以及槐花给人带来的乐,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饱含浓浓的乡土气息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细细读来,会觉得文中的每一个语段都是一幅画,每一个句子都洋溢着浓浓的田园诗情。就这么一篇唯美的文章,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之一,它在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定位、目标以及阅读方法等,是有别于精读课文的。略读课文相对于精读课文来说,内容比较浅显,语言较为通俗,该怎么教?根据新课标精神,略读课文旨在通过阅读快速捕捉信息,粗知文本大意,不必做繁琐的讲解和精细的语言文字训练。基于以上分析,本课在教学目标确定上,重在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其中,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法、学法

略读课文不要求对文本进行“细嚼慢咽”,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与主题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交流感受显得更为重要。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策略运用上,拟采用“自读自悟法”,重在自读为主,略而不简。力求突出略读课文的特点,以“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为主线,展开整体阅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构想

基于以上的理解,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激趣导读——谈“乐”

1.激趣导入。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都会获得许多的乐趣。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自己感到最快乐的事,互相分享分享。(全班交流)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体会到了劳动的种种乐趣。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揭题,读题,正音:槐(huai)

2.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槐树、槐花的有关资料。老师再补充相关材料,简单介绍。交流后,出示课文片段“八月,槐树打了花苞……还能做染料”,让学生读一读。

3.简介课型。(1)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先告诉学生自从三年级开始,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一、二、三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本课。然后,让学生对比这两类课文,发现它们的不同编排特征:一是略读课文加“*”,精读课文不加;二是略读课文前面有“导读提示”,精读课文没有;三是精读课文后面有思考与练习,略读课文没有。(2)怎样学习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用一个课时上完,学习方法主要是先读读“导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然后自己去略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课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认识略读课文的特征,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

(二)大略初读——知“乐”

1.导读提示。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略读课文是通过“阅读提示”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引导学生读“阅读提示”,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阅读重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阅读实效。

2.自主读悟。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画下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同学听。

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为主导性问题展开教学,问题较为粗放,给学生畅谈感受留下较大的空间。

3.交流收获。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又什么样的快乐,从而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

自主读悟,从整体上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照“阅读提示”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然后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赏读品味——品“乐”

1.在学生交流“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是从哪里体会到的。预设学生的回答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1)“槐乡的孩子真懂事!”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他们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2)“槐乡的孩子真快乐!”采摘槐米虽然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从“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以及“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可以看出来。还有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

聚焦重点语段:

新课堂 <wbr>新说课《槐乡的孩子》

品味语言:读读这段话,体会“爬到树上”、“长长的”、“一下又一下”等词,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再来读读描写女孩的句子,说说各自的发现。并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想象说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槐米会落在哪里呢?女孩子又是怎样在这场“槐米雨”里捡槐米的呢?

情境采访:槐乡的小男孩,你不累吗?槐乡的小女孩,你这样不停地弯腰捡着,腰不酸吗?……

感情朗读: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可是孩子们却觉得这是快乐的。想象生动画面,读出槐乡孩子采摘槐米时的快乐。

聚焦重点语段:

新课堂 <wbr>新说课《槐乡的孩子》

交流感悟:哪些词语更能体现孩子们很快乐?

想象创编:“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如果你是槐乡的孩子,此时会唱着怎样的歌?

感情朗读:收获了槐米,孩子们是快乐的,指导读出快乐之情。

深化感悟:是啊,尽管劳动非常辛苦,可孩子们却是快乐的。

……

略读课文并不排斥局部的精读。根据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两个关键句子为切入口,采用品味语言、想象说话、情境采访、感情朗读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3.抒发感受。请用一句话来表述或抒发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如:“劳动最快乐!”“劳动最充实!”“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围绕“阅读提示”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再适度地引导、点拨,指导朗读,有助于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槐乡孩子的淳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感受到劳动虽然辛苦却是快乐的,感受槐乡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丰富与充实,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同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一些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延伸展读——增“乐”

1.你喜欢槐乡的孩子吗?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

2.推荐阅读反映山里孩子生活的文章《背篼》,以教材为拓展点,通过延伸展读进行语文课外拓展性学习与综合性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快乐不止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课文学完后,让学生简要地说说“喜欢槐乡的孩子吗?”既是全文阅读的总结,又是学生情感的提升。让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既能落实语言的积累,又符合本课语言表达的特点。推荐课外阅读目的是进一步丰富阅读感受,延展并深化阅读感悟。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简略但不能简单。我们要努力凭借略读课文这个例子,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万秀区教育局教研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