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疏调养生谈》疏调为纲,法于阴阳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22-05-24 发布于甘肃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物质水平的提升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较大的代谢负担,导致诸多亚健康或慢性疾病的状况出现。因此,人民的养生防病意识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养生就是要赶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积极地进行预防。

中医对于现代养生防病具有绝对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意义,其较为系统的养生理念也起源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对于中医养生的系统观念,《内经》是这样论述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所以中医智慧已经为我们凝练出了一个方针,那就是“预防重于治疗,养生重于吃药。”那么我们如何运用中医思维指导我们的养生呢?我提出以下三点。

★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兼顾内外平衡整体。

整体观是中医思想一贯强调的养治精髓。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指出人体所处的外环境是有时间、气候、节令规律变化的大自然。“与天相应”就是要顺应大自然的季节、时令、气候变化规律来及时调节人体自身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作息。同理,中医提出的“形神一体观”是说人体本身的内环境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样讲究平衡与和谐。

因此《内经》中的“法于阴阳”,指的就是人应当顺时而为,即遵循大自然的四时、晨昏之规律来调节生活、调养身心。人本生于天地之间,长于自然之中,因此不能违背自然的运动规律和变化特征。规律就是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要按大自然和人体的内在变化规律来调节生活行为和日常起居,使之符合昼夜、阴阳转化的自然规律。例如按照季节时令的变化来调节起居,根据春夏秋冬的节气转化来调整饮食,因时因地制宜,此即为养生之道。

中医的养生理念教导我们:人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更具季节、时辰、气候来及时调节我们的日常活动,在合适的时间做该做的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和夏天阳气生发旺盛,因此要顺应四时之气养护阳气,而秋天和冬天天气阳气收敛,阴气较盛,人体就应顺应四时收藏之气。只有做到顺时而为,才能保养好我们的先天正气,抵御外邪的侵扰,维持身心的健康与和谐。

文章图片2

★饮食有节正气自强,起居有常天年得养

如果将养生比作上层建筑,则每日的“饮食起居”便是支撑养生的物质基础。“天人相应,形神一体”是养生的总纲和指导思想,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人类每日的一饮一食,生活起居则是对养生的具体实践。《内经》中提出的“食饮有节”,指的是:食应食得其法,顺应自然规律,对于日常饮食有节制、有规律;起居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来调节,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合理的饮食可以调养人体的精气,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将“酸、苦、甘、辛、咸”五味按照五脏在食养上的各自所需去进行补益,就可以纠正脏腑阴阳之偏。如何做到饮食有节,具体方法应该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但是饮食有节的重点在于“食之不可太过”,否则就会“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之变,足生大疔。”

文章图片3

★疏调气机指导思想,一体两翼平衡阴阳

国医大师张震先生继承中医学肝、脾、肾等藏象相互间功能紧密联系并结合其70余年的临床诊疗实践宝贵经验。张震先生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地提出了疏调阴阳气血的养生理论。张震先生指出 “欲求临床疗效的提高,勿忘对病体气机之疏调”,在养生防病的过程中,应当以肝脏为主体,脾肾为两翼,兼及其他治疗法则对五脏的气机进行疏调,使之通畅和调、疏泄自如。这将有助于人体气血调和、身心舒畅,从而达到养生保健之功效。

张震国医大师的疏调理念,是在千百年来中医经典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造和拔高。他的理论指导我们应当顺应天时,通过中医整体观念,以疏调之法调节阴阳气血的平衡,就会使我们远离疾病,益寿延年,最终实现养生的目的和健康生活的效果。

文章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