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读点《黄帝内经》,比吃补品更管用

 无涯书馆8 2018-03-05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它将人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养生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理论与原则。

《黄帝内经》托黄帝之名,是记录黄帝与其臣子雷公、岐伯、伯高等人论医之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卷,每卷各81 篇。

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即保命养生之意。自古至今,长寿、健康一直是人们的理想。人类有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但是,中医可以指导人们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体质,提高生命质量,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从而使人的身体处于最佳的健康状态,延缓衰老的进程。

《黄帝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同时,它也是一部养生的宝典。经历2000多年之后,它的养生理念一直流传至今。

协调阴阳

人体内的阴阳总是处于不断消长中。《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种生理性阴阳消长,需要通过养生保健和饮食来协调,使其保持相对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

阴阳调和之人为平人,即健康之人。而一旦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疾病。当阳胜过阴的时候,会使血脉流动急迫,甚至令人发狂;当阴胜过阳的时候,会使五脏不和,九窍不畅。因此,“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顺应自然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顺应自然,做到天人相应,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集中体现。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故《灵枢》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要做到天人相应,就要起居行动均以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为准则,使自己的日常生活符合养生要求。自然界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季节变化,人体要使自己的身体和四季的变化相适应。例如从穿衣上讲,热则减衣,冷则加衣,适当春捂秋冻;从饮食上讲,夏季药食性勿过热,冬季药食性勿过寒。

怡情易性

“乐恬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这就是说,人要安常处顺,有乐观愉快的情绪,常使自己心旷神怡,心绪不受外界、气候和诸多因素的影响,保持清静的生活,使自己的身心处于社会和谐之中,顺和于“八方之理”,使自己毫无恼、怒、怨、忿之情,行为不脱离社会,举止不受世俗所牵制。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

饮食有节

民以食为天。《黄帝内经》提倡饮食有节。饮食要识度、守度、适度,“饥中饱,饱中饥”,维持脾胃之源。如果饮食无度,脾胃乃伤。“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意思是说,要合理膳食,调和五味,不可偏嗜。饮食的甘、酸、苦、辛、咸五味,“藏于肠胃,以养五气,滋养五脏”。如果调和适度,会使骨骼强健,筋脉舒柔,气血通畅,腠理周密,周身骨气、五脏六腑强健有力。如果偏食,则损伤五脏,易生百病。

因此,《黄帝内经》强调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有“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才可“长有天命”。

起居有常

所谓起居,其实主要就是指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居有常,就是指生活的规律化。古人认为,保健延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日常生活要有一定的规律;如果生活无规律,不善于保养,就会伤身损寿。

《管子·形势》篇中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体利而寿命长益。”古代名医张隐庵曾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夫神气去,形独居,人得死,能调养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也。”

这说明“起居有常”非常重要,它是调养神气的重要法则。因此,有规律的生活,既合乎人体生理活动的内在必要性,也有利于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常,人的精神和身体就能循其道而长盛不衰。

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而且具有防治疾病的功能。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及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所以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了食物之中。

舒筋活络

舒筋活络,不仅是通过药物的帮助,还可以通过运动、按摩、针灸等方式,达到经络畅通。现在通过正确的自我保健或医者运用中医按摩、针灸等手法,在人体的适当部位进行操作所产生的刺激信息通过反射方式对人体的神经体液调整功能施以影响,从而可以达到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健美防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