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传习录》:克服焦虑不安的“四字真言”

 DATSIX 2022-05-24 发布于湖北

▲顺手点击关注,持续收获好文

导语:孙中山说: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日本明治重臣,海军军神东乡平八郎说:一生低首拜阳明。王阳明创立心学是亚洲的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日本走上近代化之路。立身于天地间,茫然四顾,我们不知道何去何从。阳明心学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改造自我,立身行事很好的视角。

之前不管是《毛选》系列文章,还是《天道》系列解读都有读者提出,可以结合王阳明心学谈谈。其实,在我写认知提升学习笔记之初,就有一个计划,深入解读和剖析王阳明的言行和思想,引导自己和读者一起走上“知行合一”的成长之路。



心外无物:克服焦虑不安的“四字真言”


作者:晨哥原创

、、、

前段时间,搜狐的张朝阳在直播间讲起了物理课。除了互联网大佬这个身份,他还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的博士后。朴素的讲台上,稳健的台风,高深的物理学知识信手拈来。

开播至今,被观众评价“讲起物理,眼里有光了”的张朝阳,已经从力学的牛顿定律,讲到飞船的角速度,从原子核物理学讲到量子力学,从物理学公式的推导,讲到贴近生活现象的物理学知识。

但是,实际上张朝阳开播的这段时间正是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至暗时刻。受政治经济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在美上市22年的搜狐,与许多其他中国互联网企业一样,正在经历利润下滑、股价腰斩、资产缩水,甚至面临被摘牌的风险。

记者问张朝阳如何应对焦虑,张朝阳回答:如果你焦虑了,你去解决你的焦虑,你就会更焦虑。焦虑了,让焦虑的感觉难受,就难受,但是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样你就真的不焦虑了,这样你就接受了你的责任,你去完成你的责任。

 Image

不与焦虑对抗,只做该做的事情,即是资深商业大佬纵横几十年练就的修行,也是人生有所成就的必备格局。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年轻时被安排进了一家快要倒闭的陶瓷厂工作,眼见前途无望的稻盛和夫,准备报名参加自卫队,选择从军。结果被哥哥痛骂:家人供你读书,帮助找工作,你居然面临一点点困难就想逃避……

被骂醒的稻盛和夫,终于决定不再关注外界的事情,一心做好手头的工作。终于在他的努力研究之下,找到了技术突破的方案。这家濒临倒闭的陶瓷公司,就是成就稻盛和夫商业帝国版图第一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京瓷集团。

而幸亏哥哥的当头棒喝,加之稻盛和夫后来的坚持,才有了日本经营之圣一生的成就。

跟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很多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一样,稻盛和夫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而稻盛和夫也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心不唤物,物不至,可谓一脉相承。

 Image

最近我有一个感觉,可能是疫情造成的压抑和不自由,可能是经济下行影响下的未知和不安。整个互联网被一种焦躁、对抗情绪所笼罩。俄乌冲突、男女性别对立,劳资纠纷都有可能导致一场激烈的骂战对抗。

普通人很容易在社交媒体刻意营造的紧张、对抗气氛中迷失自己。而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往往能够抛却世俗的争端,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传习录》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王阳明与朋友游南镇,一友指山中花树问曰:“你的学说说,心外无物。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朋友认为,花开花落时自然现象,与我无关。但王阳明却认为,如果你不去观察花开花落,花与你的心,都是寂静安宁的。正因为你看到花,花的颜色才明白起来。

很多人简单地将心外无物的典故归结为唯心主义,其实是没有通透理解王阳明的思想体系。如果心学只是掩耳盗铃的唯心主义,王阳明也不可能靠它创建了三大军功。王阳明心学理论,之所以被看作完整的哲学体系,是因为他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方法论。这就是王阳明流传给弟子,著名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外之所以没有物,并不是否定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客观性。而是强调如果将我摘除,这万事万物的演变,就会“无善无恶”。如果外界发生的一些新闻,如果你不去将自己带入,他的发生发展都是遵循客观地规律的发展变化,是没有善恶好坏之分的。

社交媒体给当代人带来了巨量的信息,这是此前几千年人类文明史所未有的,人类的心理和生理机制都还没有准备好应付这种变化。

 Image

看到明星出轨,就看自己老公生气;看别的孩子学霸,就觉得自己孩子不争气;看到其他公司发巨额年终奖,就觉得自己付出不值得。如果经常把自己带入到新闻实践中,其实约等于丧失了自己的生活。

另外,对于依靠媒体信息做商业决断的人来说,更要努力修炼心外无物。因为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会陷入到屁股决定脑袋的立场主义。

这都是造成焦虑、对抗、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根源,这些情绪也会反过来造成错误的判断和执行。越是能够将自身立场从具体事件中摘出来,才能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

 Image

其实,大多数时候,外界的环境,纷繁复杂的时局,就如深山中的花开花落,与你并没有什么关系。即使等你看到了这一幕,也会因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感悟。

生活即修行,修行即修心。阳明心学核心之一: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万事万物都受自己心的掌控。运用到生活中就能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每临大事有静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得之坦然、失之泰然、宠辱不惊、从容豁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