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华写意卷】边钟先生题(十三)

 画画的淮滨人 2022-05-24 发布于北京

【我的启蒙老师边钟先生】

    大概是在2008年,为了展现当地艺术面貌,漯河市举办了一个书画展览比赛,参加者与组织者都非常重视。但没想到的是,这次比赛竟闹了个“乌龙”,出现了两次评选。第一次评选结束,名单公布后,一些参与者对本市评委专家组给出的获奖名单大大不满,向上级要求重新评选,闹到最后只能由省级的专家组来当地评选。最终获奖名单公布,金奖与银奖的获得者却都是我的启蒙老师,一位是吴胜景先生,另一位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边钟先生。

     2007年的夏季,我走入漯河市第一中专学校的校门,这也是我学画开始的地方。我和大多数外地学生一样常年住在学生宿舍,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长久的漂泊,当天父亲送我来这里交代完事情后就匆匆乘车返乡了。周围的陌生,也就这样,开始慢慢与熟悉转换。

      刚入校,我时常来到教室的走廊下,那里挂着一幅紫藤花国画作品,画中蓝紫色与红紫色的花朵正在盛开着,它们相互遮掩欲风拂晓,似静似动,给人一种春意盎然天真烂漫的熟悉感。也不知是画中的花朵吸引了我,还是画中的熟悉感吸引了我,让我时常想走到这里,同时,对画的作者也慢慢有了期待。

一个月的新生军训终于结束,美术课也正式开始,我也终于见到了那幅紫藤花的作者—边钟先生。时间模糊了我第一次见边钟先生的记忆,却把他在日常生活中对我的关怀与偏爱烙在心里。

      书法课,他刚开始教我们的是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后又教我们隶书中的“曹全碑”。“张猛龙碑”是他骑着电瓶车带着我去书店挑选的,他告诉我:你多看看其它书体,最后再来做选择,魏碑中的“张猛龙碑”与“张玄墓志”你可留意一下。买完书后,他又嘱咐我:日后要勤加练习,学画画一定要学书法的……

       平时他上班或下班会“刻意”路过美术教室,见我在教室里练字,常常会走进来为我讲解示范。那个时候的我,每天都在期盼这个熟悉的身影。

绘画课,美术班必修课有素描、水粉、速写。这些课程也是当时艺考生要考的内容,而国画与书法课程却安排很少。对我这个特别喜欢国画的学生,班主任田亚丽女士与他却都全力支持。

      班主任陈亚丽女士容许我在美术教室最后面用四张桌子平放一张大芯板,我在这张板子上铺了画国画用的毛毡,又放了一些调色盘、笔洗、文房四宝之类,又在窗台旁摆放了一盆吊兰。我想,这样的布置,应该是当时校园教室里独有的一处风景了。

     为了让我们这些学习国画的同学,能有一个安静学习的地方,边钟先生特向学校申请了一个大教室,这间教室的钥匙他让我来管理。我喜欢星期天一个人来这里画画,来到楼上打开教室的门,会看到几张大画案,其中有一个靠阳台的画案,在它旁边摆放了一盆吊兰,书籍和木椅都在窗台旁,如果你愿意,可以坐下来看看窗外的风景,看看校门外的果树花开花落,看久了,那些曾经陌生的果树,也就变得熟悉了,窗外来往的行人里有时候也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从丁亥到戊子、从己丑到庚子、从庚子再到辛丑,十五年的时间就这样被干支年号题写过去,今日的冬阳又开始移动着画案上的兰影,展开先生寄来的庚子冬月寄语,那教室与画室、陌生与熟悉、曾经与现在,一切都还好。

有感于梦华小幀

庚子岁末,心中荒芜信感蹉跎,今独坐读寸斋案前,遂有一事萦怀心中信觉危机之意后学梦华前年来手绢二幀,託我为其题字跋语,见其佳作甚欣慰,然又感水平不足实恐落字成垢,遂擱置再三终不敢轻易落笔,愈发心中惴惴。今提管落纸书此,梦华写意不足之处请涵之,十年前梦华求学沙澧,我有幸为其师,知他豁达开朗,性情豪爽,专业上尤其字画学习,后来京深造终成大艺,真可贺矣,观其笔墨意趣古雅清新性情为之,落落大方似狂放仔细看玩味却又深諳法度,似醒还带醉欲咲又含颦着实美意无穷。技可进乎通艺可通其神,愿梦华艺道并进,庚子岁冬扵半畔堂边钟败笔。

规格(高22厘米长3.5米)引首 (长50厘米)画心(长1.8米)拖尾(长35厘米)

局部

2007年10月于 边钟先生游于太行山脉

【边钟先生作品欣赏】

 附:

〈画画的淮滨人〉公众号主要是围绕我身边事物所写,有的是以绘画杂谈、诗歌散文的形式表达一路走来的学习感悟,有的是以师生相遇、忘年相交的故事描写属于自己的人生际遇。从故乡的芦苇荡到北京的紫禁城,从紫禁城再到更远的地方,在这旅途中手的笔好像永远都写不完也画不完。在某一天我会慢慢老去被时光遗忘,而旅途的梦最终还没有走完,我想,只要有人来到这里打开这本”书“就会看到,这个曾经相遇与追梦的痕迹……

〈画画的淮滨人〉每周三更新

这里感谢诸位的欣赏与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