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察机遇的眼光是怎么炼成的?精明的谋略家,都保持着这两个习惯

 dawn的图书馆 2022-05-24 发布于贵州
文章图片1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机遇,缺乏的是洞悉机遇的眼光。不过没有敏锐的眼光,即使有天赐的良机摆在他面前,他还是会失之交臂。那么如何才能使得自己的眼光变得锐利呢?仔细研读下面的案例,咱们必然会有所启示。

文章图片2

案例原文】朱全忠在定州行营,闻乱,丁未,南还。十二月,戊辰,至大梁。季述遣养子希度诣全忠,许以唐社稷输之;又遣供奉官李奉本以太上皇诰示全忠。全忠犹豫未决,会僚佐议之,或曰:“朝廷大事,非籓镇所宜预知。”天平节度副使李振独曰:“王室有难,此霸者之资也。今公为唐桓、文,安危所属。季述一宦竖耳,乃敢囚废天子,公不能讨,何以复令诸侯!且幼主位定,则天下之权尽归宦官矣,是以太阿之柄授人也。”全忠大悟,即囚希度、奉本,遣振如京师诇事。即还,又遣亲吏蒋玄晖如京师,与崔胤谋之;又召程岩赴大梁。

文章图片3

案例剖析】朱全忠能够成为一代枭雄,在唐末乱世中开创属于自己的基业,无疑是受惠于时代的机遇。然而为什么机遇会垂青这样出身寒微的草根呢?其背后必然有高人指点。本案例中,朱全忠如果没有天平节度副使李振提点,可能会错失一次难得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机遇。那么李振凭什么能够“见别人之不能见”,在晦暗不明形势之中觉察到若有似无的“机遇”呢?笔者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之后,认为李振的“锐利眼光”来源于以下两点谋略习惯:

文章图片4

1.紧盯“矛盾”

老子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成熟的谋略家,都懂得“福祸相依”的道理,能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起伏,因此他们懂得“紧盯矛盾”,从外界矛盾的激化或缓和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本案例中,天平节度副使李振在政治上就极为成熟,当他听到大唐朝廷内部发生变故之后,就能够敏锐地觉察到机会来了。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他强调“王室有难,此霸者之资也。”即组织高层的出现问题,势必会给中层干部提供表现和上位的机会。

文章图片5

2.常盯“对手”

机会的出现,是客观形势变化的结果。而能不能抓住机会,则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那么怎样的努力才不是无效努力呢?《孙子讲》讲得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只有紧盯自己的“竞争对手”,根据对手的“棋路”见招拆招,才能够保证“鹿死我手”,而不是“花落别家”。本案例中,李振向老板朱全忠指出,当前妨碍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大阻力不是其他藩镇,而是以季述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只有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忤逆犯上的官宦势力,才能够扛起“勤王保驾”的大旗,使朱全忠名正言顺地成为“诸侯盟主”,从而获得对于其他诸侯的领导权。

文章图片6

俗话讲:“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武林高手,将出拳动作反复练习,变成自己的习惯,才可能势不可挡,一招制敌。而谋略高手,也需要将制胜思维反复推演,变成自己的习惯,才可能洞悉本质,一语中的。

如何成为一个心思缜密的谋略高手?记住这四条原则就能突飞猛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