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乡风民俗 印象安顺 2022年第48期(总769期)

 文化安顺 2022-05-24 发布于贵州


印象安顺


徐玲

前几年,我来过安顺市,印象最深的是,安顺有举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城市的主干道有黄果树大街,老城有数百年的古城、新城有几十层的高档住宅、到处都有地道的美食。

赴贵州挂职支教期间,工作之余,不忘学习,2022年元旦我又来了安顺,辞旧迎新,喜气洋洋。

2021年日历翻到最后一天,我踏上安顺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正在改造建设中,它的古朴端庄扑面而来。我经过打邦河,走过东门桥,河边的大板石块,一步一回首。600余年的沧桑巨变,仿佛在向世人诉说它曾经的辉煌。

是日,加上元月前三天,我驻步了四天,细细品味安顺古城。

我一一参观标志性文物:武庙、文庙、白塔、古城墙、王若飞故居、谷家大院。一座座古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还在府学宫细细参观科考制度陈列馆,这里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学府,改变了世人对“夜郎自大”的偏见,每个地方都有文化传承。

最早开发安顺的顾成曾居住顾府街,顾成对安顺老城的规划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走进今天的安顺城,那些分布在老城不同区域的好几百年的古建寺庙,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如果稍加留意,会发觉,有的寺庙与明初建城时的两个历史人物有关。一个是这座城市的初建者吴复,另一个就是第一任军政长官顾成。

当年的顾府街,而今汇聚了各式各样美味小吃,遍布“人间烟火气”,一条长街两边全是各种煎炒烹炸的摊位,安顺小吃基本汇集于此。从街头逛到街尾,各种各样的美食定会让你垂涎欲滴。丝娃娃、烤鱼、烙锅、烧烤、炒螺蛳、冰粉、小锅凉粉、卤猪蹄、砵仔糕……顾府街另一头连接塔山东路。

顾府街与名人顾成联系一起,顾成镇守贵州十余年,600年风雨朝代更替,老城有许多以衙字命名的街,处处都有封建时代行政机关的旧痕。

沿塔山东路来到古城墙,仅存30米(今安顺五小校门侧),城甃以石,城辟四门:朝天、怀远、永安、镇夷。原有箭楼、月城、水关、水楼。

据《安顺府志》载:“安顺府城,原普定卫城,洪武十四年,命安陆侯吴复择地于阿卜寨,十五年城成,始置卫。”

上世纪,由于修建穿城马路和城市扩建,安顺保留了数百年的古城墙被渐渐拆毁。到目前,只剩下大约30米,见证了600余年沧桑巨变。

我从塔山东路拐弯走过中华东路,又来东门桥。

辞旧迎新的美好的四天里,每天撑着伞行走在雨中,淅淅沥沥的雨里的打邦河平添了几分烟雨江南的美。

城市的灵气常常来自于河流,一如外表,多彩贵州。打邦河就是贯城河,永护古城。

河有两个源头,一是发源于城西马鞍山白坟井的西门河(西水库、娄家坡水库);另一条发源于城东火烧寨东门河(东水库、虹山湖)。

两条河汇入城,交汇于若飞广场南侧处,蜿蜒南行,过三元桥、碧漾湾、穿南门桥出老城区,经火车站一路向南,汇入南盘江,为珠江水系的一条支流。

贯城河有几条支流,贯穿主城区,成为这座城市的魂。多个分支细如脉络,摊铺在古老的城市核心,穿越城区,也穿越了历史。

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庙、武庙、王若飞故居、谷氏故居均处于贯城河周围。石板街的石板光滑得苍老,红墙碧瓦与拱桥相映成趣。

古城有大十字街、小十字街、东街、南街、北街、西街,都是安顺小吃的据点,适合慢慢来游玩,拾一段往事悠悠怀旧。

每当华灯初上,古老的街道与建筑与灯光,把人映照得古典而又浪漫。

我在儒林街桥头买饮料喝,聆听店主娓娓道来:“安顺人都知道,王若飞,谷氏三兄弟,这两家人是最出名的。”我再聆听店主谈谈人生:“我父亲是洛阳人,参军,援越抗美复员后,建设安顺兵工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

店主说:“支流往东面的,流去旧州,也去广顺,一路往东。从贵阳到云南,要经过安顺。”

我说:“我从广顺过来的,不远。”

夜空已深,点点灯火染亮这座城市,万家灯火城四畔,贯河一道水中央,走进夜晚的古城,感受这绽放的霓虹灯编织的夜晚之美。

这四天我都是步行,慢慢领略韵味十足的历史文化街区。总的印象是古城建筑循地势与河道,高低错落,随河弯曲。古巷厚实的石板路,青瓦白墙木屋夹,街巷悠然蜿蜒。

当我走到儒林路(也叫“新桥”,也叫“石板街”),它有很多名字,名气最大的是“赵薇的《致青春》拍摄场景之一”。什么名字都不如“儒林路”好听,雨中行走,令我浮想联翩《儒林外史》。

这里不是包装过度的商业仿古街,街坊们还在“真实”地生活,房屋的每一笔残破都是光阴给的,有种难得的“岁月之美”!

石板上民国时期的刻字还能清楚地看见,透出年代感,100余年依旧如故。

我路过菜市,望着人来人往,菜卖光的菜农离去之后,街道两边早已经开门的小吃店就显露出来迎接八方来客了。

古城历史文化街区,600年前安顺的城市韵味,围绕水系,分布有众多古桥、古井、花园,建筑面水而建,形成几乎垂直于河道的院落,“江南水乡”的格局特征。

老城西街,桥上一位匠人在磨刀,久违了,我仔细看看。至少这二十年没有看过,家乡那小巷街头的老匠人早已淡出人们视野。工匠说:“不戴手套才能摸出平衡,磨一把刀收5元,一天磨三、四十把。”我对努力工作的人肃然起敬。

行走在一条又一条老街,想象起它见证过繁华苍凉,装载着一座城市一个又一个故事,也写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

龙井街,恰如地标般的存在,与老街朝夕相伴,见证了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城市的发展历程。贯河上的二桥,古城正在整改,桥头灵泉禅庙数百年烟火袅袅。

河畔的大龙井,清泉石上流,老城区唯一口井,生命之源。据说,大龙井的水味道非常甘甜,一些从小就出生在贯城河边的人,都会记得大龙井最热闹的时候,一整条街的人都会去这个井里挑水喝。至今,井旁还立有牌坊,上面刻有“井养不穷”四个字。旧时有人把大龙井与西湖龙井相媲美,留下“抛得杭州未能去,枯肠怅触井眉名”的佳句。

大龙井 图片来源《镜像安顺》

沿贯城河走到了安顺茶城,这一带卖茶叶。恍如隔世,市井尽头,繁华依旧。

安顺的西秀区新城区、经济开发区,宜居之城,一栋栋摩天大楼,距离机场、高铁站不远,距离黄果树瀑布景区不远,吸引着异地他乡的人前来这一带置业、小住数天,其乐融融。



· 作者简介

徐玲:广东丰顺人,广州市一名中学教师,黄埔区作家协会会员。本人热爱生活,爱好旅行与写作,愿用质朴的文字描绘心中美丽的彩虹,小眼睛看大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