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观园佟顺禄摔跤场往事

 古稀老人赵 2022-05-24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上世纪30年代佟顺禄在山东潍坊练武,底座蹬重者为佟顺禄。

1931年大观园开园之年,商场还是一片废墟,商人们搭起一个个席棚开始经营谋生。第二年佟顺禄来到大观园,在西南侧盖房落户,门前开辟一块空地,从黄河边拉来河沙垫起沙坑,沙坑周边摆了一圈长板凳,正西侧置放一张长方形大桌子,供摆放演练器具所用,场上备有一口从京城带来的120斤重大铁刀,其形状类似青龙偃月刀,造型优美,还有各种重量的石墩子、三节棍、褡裢衣等,形成了早期大观园佟顺禄摔跤场。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可以说大观园的开园与佟顺禄的摔跤场几乎是同期而生,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从北京辗转来到济南卖艺谋生

据《京跤史话》一书记载,佟顺禄,满族,北京人,生于1908年,曾祖父为清代善扑营教习,父辈也是善扑营扑户。佟顺禄受家庭影响,自幼酷爱武术摔跤,随长辈练弓、刀、石及抻筋拔骨软硬功夫,功力深厚。十多岁初露头角,摔遍京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善扑营扑户们走向社会,有的授徒,有的卖艺,有的卖苦力谋生。佟顺禄小小年纪担负起家庭生活重担,在北京天桥摔跤卖艺养家糊口。上世纪30年代,北京经济萧条,民不聊生,佟顺禄带四弟佟顺忠走出京城,辗转沈阳、唐山、大连、天津、潍坊、青岛等地卖艺授徒,曾在东北小河堰打擂,以武会友,结交了许多武林挚友,在潍坊留下了蹬重叠罗汉的照片,最后来到济南大观园落脚谋生,卖艺养家。

佟顺禄来到济南后,受到了武术和摔跤界父老朋友的认可,《京跤史话》用专业术语描述了他继承京跤善扑营的传统技法,开弓卧步左右搓窝,背步撩腿,跤技娴熟,腰腿灵活,动作连贯,基本功扎实,京跤武姿潇洒大方,深受观众欢迎。除演练摔跤,还表演举刀、拉硬弓、蹬重叠罗汉、打弹弓、钻圈等节目。最受欢迎的几项绝活:举刀堪称一绝,120斤重的铁刀举起来上下飞舞,前后背花运转自如,动作洒脱,姿态优美。蹬重叠罗汉他作底,双脚蹬大车轮或石担子,再上七八个人,重约千斤。打弹弓,先打出一弹,再用第二弹打第一弹,准确性极强,百无一失。轻功钻地圈,来去自如,体型宽厚却身轻如燕。他表演的力开五弓更是一绝,五张十个劲(每劲10斤)的硬弓,能用牙衔脚蹬两膀齐开,稳定无误,每当表演这项绝技时掌声雷动,赞叹声不绝于耳,观众百看不厌。

多次为济南市摔跤界争得荣誉

由于佟顺禄人缘好,为人正派,性格开朗,待人宽厚,没有门户之见,提携后学者从不保守,得到跤界同仁的赞许,登门切磋跤艺、自愿帮场者众多。京津同行好友常来常往,天津的卜恩富、张魁九(大老九),北京的沈友三(沈三)、宝善林(宝三)、满宝珍、赵云亭、林德山、宋振甫等来到济南或久住,他热情款待提供方便。济南家住三里庄的谭树森,西关的马清宗、马振标、米国纯、宛殿文、李瑞甫等,北园的王喜璐、李盛章等,都常来跤场献艺。由此,大观园佟顺禄摔跤场逐渐热闹起来,形成了一个摔跤小擂台,吸引了广大爱好者,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登门求教。《京跤史话》记载佟顺禄精心传播善扑营跤技,并结合山东武术加跤的特点,发展了中国跤的功法和技法,形成了武术加跤的独特风格,被称之为“齐鲁京跤传人”。

1934年10月,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在天津举行,佟顺禄荣获摔跤中量级冠军,河北省主席于学忠亲授“龙泉剑”以资奖励。紧接着,在1935年10月上海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体育运动会上获得摔跤中量级季军。这两次比赛均载入《济南体育志》,为济南市摔跤界争得荣誉,也为大观园增添了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观园商场连年火灾不断,商户们苦不堪言,佟顺禄作为发起人之一,倡议并组织成立了“义勇消防队”且担任大队长,指挥部就设在佟顺禄的摔跤场,各商家捐款捐物、出人出力,多次参与园内和周边的火灾救援。每逢节假日,全体消防队员日夜轮流巡逻,检测消防工具,有效地保障了大观园的消防安全。《济南消防志》有详细记载。

20世纪30年代中期,大观园经历了连年火灾后逐渐走向繁荣,席棚变楼房,商店、影院、剧场、饭店、照相馆、武术场、小吃馆相继出现,初步形成了集商业、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商场。

这一时期,济南出过很多摔跤高手,佟顺禄、谭树森、马振标等曾多次代表济南在全国各地参加比赛,拿回的奖杯和荣誉无数。济南的大观园跤场、北京的天桥跤场、天津的南市跤场、保定的清真寺南街跤场被称为全国四大跤场。济南也就与北京、天津、保定并称中国“四大跤城”。大观园跤场成为一代人难忘的记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佟顺禄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摆脱了流浪江湖的卖艺生涯。1950年代初,毛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群众性健身活动蓬勃发展,佟顺禄积极响应号召,参加省市体育运动大会表演,为抗美援朝捐献义演。1952年10月,43岁的佟顺禄在山东省第二届人民体育大会上做了举大刀和蹬重表演,获得了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的奖状。

大观园摔跤场,白天是佟顺禄撂地谋生的场所,晚上是广大爱好者的健身基地。如今六七十岁以上的老济南人,对大观园佟顺禄摔跤场还有记忆。上世纪50年代前后喜欢练武的人特别多,举重是男人们喜欢的运动,那时摔跤场上摆满了练武器具,包括大大小小的石礅子、石锁、铁刀等。每天晚饭后,爱好者们不约而同齐聚这里,佟顺禄不惜整晚亮着百瓦的大灯照明,绝不收任何费用。高兴时他走进场地与大家切磋,偶尔也示范一下,其气氛好不热闹。整个晚上,场地上集聚的人越来越多,相互学习,相互切磋。那时佟顺祿已是获得冠军的跤坛名人,但是他从不傲视别人,不摆名人架子,反而最喜欢年轻人来自己的跤场锻炼身体。

1957年阴历二月初四(公历3月9日)是佟顺禄49岁生日,这一天朋友们纷纷来家祝贺,非常热闹。忙碌了一天的佟顺禄当天下午突发脑溢血,被送往省立医院抢救,因医治无效,次日下午与世长辞。为了缅怀一代跤师佟顺禄,经公众协商,按济南的习俗,高搭席棚,跤场设灵堂,弟子们为其守灵,亲朋好友吊祭三日。济南武术界自发组成的送葬队伍有一里多长,行人驻足,车辆停行,阴雨绵绵,天公落泪,送葬队伍绕大观园一圈后前往墓地。这位来自北京的摔跤艺人,一代名师就这样从大观园走了,他给济南留下了京跤技艺,培养了许多优秀摔跤名将,省市各大媒体对其在济期间的事迹进行报道,予以肯定。

随着大观电影院的扩建,跤场上盖起了民房,从此,辉煌一时的佟顺禄摔跤场不复存在。佟顺禄长子佟志海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就喜爱练武和摔跤,1963年到1965年曾连续三年获得济南市青少年摔跤冠军。次子佟志刚一家三代人仍住在大观园老宅子里。

2008年是佟顺禄先生百年诞辰,在大观园商场举办了一次隆重的纪念活动。本市摔跤界、武术界知名人士出席并进行了精彩的表演,曲艺表演艺术家肖国光、孙小林等表演了传统快板和相声;摔跤教练郭兴禄、马军,济南摔跤名人后代——马清宗之子马连年、谭树森之子谭强、马振标之子马军、宛殿文之徒马金盛等都出席了纪念活动。济南电视台现场采访并在当晚的济南新闻栏目中播出。《济南日报》《齐鲁晚报》等媒体都先后刊登了活动盛况和佟顺禄生平事迹。这次纪念活动正值北京筹备第29届夏季奥运会,对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佟顺禄先生的后代子孙表示,这次纪念活动不仅是纪念佟顺禄一个人,还是纪念当年活跃在济南跤界的一批老前辈,没有他们当年的拼搏,就没有济南在全国享有四大跤城的盛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