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聚义堂,一百单八将,个个身怀绝技,皆是好汉,一部《水浒传》将整个封建时代,统治者对百姓的气压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人,不仅仅是一群人的反抗,而是一个时代的反抗,底层百姓对于统治者的反抗。

因此梁山兄弟,他们是充满了义气的,任何时候,都能够为兄弟两肋插刀,但是在梁山之上,却有三位好汉,对头把交椅的宋江愤恨不已。
原因竟然如此简单,原来是三人上山之前都身怀绝技,上山之后却从未施展过,庸庸碌碌,毫无名气。
那么这三个人都是谁呢?
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李应此人,武艺出众,那是独龙岗三家之中的李家庄庄主,和祝家庄,扈家庄交好,三家曾一同抵御过梁山的攻打。
李应此人拿一把浑铁点钢枪,暗藏五把飞刀,百步之内,神出鬼没,杀人于无形。
李应之所以投靠了梁山,也属于被逼无奈,作为李家庄庄主,李应的生活和地位都是很不错的。

但是就因为时迁、杨雄、石秀三人和祝家庄交恶,李应本是好意,解救时迁,却不想时迁等人要投靠梁山,被祝彪污蔑为贼寇,双方发生争斗。
也因为这件事,在梁山攻打祝家庄的时候,李应选择了袖手旁观。
但是宋江等人却不打算放过李应,在祝家庄被破之后,吴用命萧让假扮官府之人,捉拿李应和杜兴,中途梁山之人再救下了二人,来了一招偷天换日。
等到李应反应过来要下山回李家庄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家眷也被带到了山上,而且李家庄也被夷为平地,庄客被遣散。
李应最后的退路也被梁山断绝了,无奈只得留在了梁山,李应一身武艺,按理能够有所作为,但是却惨遭冷落。
李应的武艺做一个四处征战的先锋是毫无问题的,但是李应却成为了梁山的后勤管理人员,成为了柴进的副手,负责山寨钱粮金帛的发放。

这样的职位对于李应来说,可谓是最大的侮辱,即便是之后梁山征伐金人,南下讨伐方腊,李应都没有做太多的事情,也仅仅是协助大军作战。
等到战争胜利之后,被授为武节将军、中山府郓州都统制,之后为官不过半载,便心生隐退,回到了独龙岗,得以安享晚年。
著名的水火二将——魏定国、单廷珪
魏定国和单廷珪二人在凌州担任团练使,精通兵法,乃是一方主将,深受朝廷重视。
其中魏定国擅长火攻之法,手下有五百名绛衣火兵,单廷珪则擅长水攻,手下有五百名黑旗黑甲的“玄甲军”。
二人在凌州颇有威名,魏定国被称为神火将,而单廷珪被称为圣水将。

也正是因此,当梁山打破大名府、收降关胜等人之后,朝廷在对梁山是和是战展开的时候,蔡京推荐了魏定国和单廷珪,让他二人带兵前去剿灭梁山。
归降梁山的关胜乃是魏定国和单廷珪的旧相识,因此当梁山得知是他二人前来征讨连山的时候,关胜便主动带兵前往凌州抵挡。
关胜率军前来之时,魏定国和单廷珪还没有做好准备,匆忙迎战,但是即便如此,二人依旧将关胜打得丢盔弃甲,五千人马,四散而逃,无法收拢。
幸亏撤退途中遇见了林冲、杨志等人前来接应,得以将散兵收拢,关胜不仅大败,其手下副将宣赞、郝思文还被生擒。
如果不是之后在押解二人去东京的途中被李逵等人营救,这二人就得提前领盒饭了。
其实通过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到魏定国和单廷珪的武艺不一般,二人的配合非常娴熟,尤其是魏定国的火攻,让梁山人马吃了大亏。
等到关胜等人收拾兵马,再战之时,便不再直面迎敌,关胜采取了拖刀之法,生擒了单廷珪。单廷珪此人性格圆滑,见己方大势已去,便投降了梁山。
但是魏定国性格刚烈,即便之后被围困,也不愿意投降,宁死而不愿受辱,直到关胜这个老朋友亲自前来劝降才归顺了梁山。
二人不仅自己归顺,还将手下的绛衣火兵、玄甲军都带到了梁山,给梁山增加了不小的力量,但即便如此,二人依旧没有受到重用。
在书中,关胜乃是名将关羽的后代,使得一手青龙偃月刀,在梁山好汉之中排名第五,乃是马军五虎将第一位。
我们再来看关胜的战绩,领兵攻打梁山之时,一人力战秦明和林冲,不落下风,被活捉还是因为遭人偷袭,拖下了马导致的。
由此可见,关胜在梁山好汉之中,战力算是顶尖一批的了,但是在对敌魏定国和单廷珪的时候,却被二人击败,生擒单廷珪还是采取拖刀之法。

可见这二人的武艺也不逊于关胜,甚至比上文提到的李应还要厉害,不过这二人自打上了梁山就不曾有过什么突出的战绩。
魏定国的火攻曾在征讨王庆时使用过,至于单廷珪的水攻之法,几乎没有出现过,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作战之法的要求太高,另一方面也是梁山对于人才任用的纰漏。
两个能够和关胜打得有来有回,勇武不下林冲的武将,却不受重用,只得担任偏将,令人唏嘘,实属大材小用,这样的处境,根本无法发挥他们本身的才能。
总结
其实从另一个方向来看的话,不论是李应还是魏定国、单廷珪,他们本身也不想为梁山效力。
这三人,李应完全就是被梁山连哄带骗弄到梁山之上的,至于魏定国和单廷珪也是走投无路。

大部分的梁山好汉都和宋朝政府有着这样那样的恩恩怨怨,例如林冲、杨志等,但是这三人可以说和朝廷毫无交恶。
甚至他们一直都在想办法回到朝廷继续为官,或者是老老实实做自己的富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