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三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个个身怀绝技,上山后却很少施展过

 漫步之心情 2023-04-06 发布于湖南

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对于熟悉《水浒状》的人,大多都承认,宋江性格有其矛盾性,也不否认他的小肚鸡肠,或为了争取利益有些手段。

总体而言,经过各方美化后,他的正面评价还是占主导。

当然,如果拿出单个案例来看,人们或许这份评价不太符合现实。

如一百零八将中有三人,上梁山前,都属于身怀绝技的名家,可上山后却变得“籍籍无名”了。

究其原因,三人原来是恨透了宋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还得从宋江的做事风格说起。

众所周知,宋江的绰号数量,在梁山人物中属于多的。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具有复杂、多面性,因为梁山人的绰号是其能力、性格的重要体现方式。

从人生经历来看,他接受的是传统儒家教育。

这造就了其心中向善、同情百姓疾苦,但又软弱怕事的矛盾性格。

他在官场的经历,又让其养成了小心谨慎、喜欢玩弄权术的做事风格。

宋江可以称得上“文武兼得”,有才有识,志向远大,但官场却不得志。

故此,他脱离官场,开始混迹江湖。

成为有影响力的人物后,这种期冀施展报复、征召“有志之士”共赴“忠义”使命的想法,成为其指导思想,并一直在付诸实践。

如他投奔清风山,被秦明围剿期间,因欣赏秦明的胆识和才能,希望说服其落草,可秦明忠于朝廷,没有答应宋江的要求。

他就用计,将秦明困在清风山上,并找人假冒秦明去青州城。

进行烧杀抢掠,导致秦明一家老小被杀,最终被通缉,逼得毫无退路,只能按照宋江设计的路线,落草为寇。

表面看起来,宋江好像是为了大义、惜才。

可结果却是,牺牲了几百号无辜的生命,百姓的财产损失无人赔偿,秦明失去亲人的悲痛无人安抚。

这一切都体现了宋江的自私、残暴和冷血。

当然,秦明不是个案,只是他将自己的仇恨发泄到了其他人身上,并未迁怒宋江。

但有三个人,他们也经历了类似的遭遇。

正因为他们看清楚了宋江的本性,上了梁山之后,才“消极”处事。

李应的无奈选择

首当其冲的第一人,就是“扑天雕”李应。

他本是李家庄庄主,而且从祖上开始,李家庄、祝家庄和扈家庄,三家结下誓约,要共同守护、相互照应。

后因时迁等人投奔梁山,以及和祝彪出现矛盾,李应出面说情,致使李祝两家绝交。

时迁等人投靠梁山后,宋江带人攻打祝家庄,李应并未帮助双方。

按理说,一是他和梁山交集不多,二是李家庄和祝家庄已交恶。

这样的做法,本无可厚非。宋江随后的做法,却让人不爽了。

他故技重施,这次是在攻打完祝家庄后,竟然让手下假扮官府人员,去捉拿李应和其家人。

宋江带人途中将其解救,并带上梁山,好言相劝,让其“入伙”。

可李应坚持己见,不松口。

宋江又让人将李应的一家老小,一起带到梁山。一家人见面后,他明白了宋江的用意,也只能选择留在梁上。

从现实来看,在山下,李应一家已无容身之处;从道义和社会舆论而言,他需要留下来“报答”宋江的“救命之恩”。

有人说,他属于宋江的心腹,因为宋江让其管理梁山的“钱袋子”。

可他只是柴进的副手,而且作为曾经的团队管理者,梁山排名第十一位的天罡星。

怎么来看,这都不是心腹的待遇。

如排名第五十九位的扈三娘,一直都是带领队伍,冲锋在前。

以前同样的经历,同样的位置。

而且李应的总体实力高于扈三娘,到了梁山,这样的改变,只能说是李应自己的选择。

要知道,李应的武器是混铁钢枪,而且可以悄无声息地“百步取人”。

他在和祝彪对战中,十七八个回合,就让其落败,而花荣和祝彪武力不分上下,可见,李应武功高于花荣。

如果他真心实意地投靠宋江,以当时绿林好汉的性格和思想,必然会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可他几乎没有直接参与过重要的战斗,最终全身而退,享受晚年生活。

说起水火二将魏定国、单廷珪,这两人的不忿,宋江应该是最有体会的。

他们本都是朝廷命官,骨子里也是认可“忠诚”朝廷这个理念的,最后走上梁山,实属走投无路的选择。

当时他们受到朝廷的重视,自己的能力也得到军队官兵的认可。

两人都有“一技之长”,在战场上,他们带领各自的“绛衣火兵”和“玄甲军”,通过火攻和水攻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这也是当时蔡京推荐两位,带领朝廷军队围剿梁山的重要原因。

在后来和旧相识关胜的战斗中,对方偷袭后,被两人打得溃败而逃。

关胜可是后来梁山排名第五的,五虎将之一。

由此可见,魏定国和单廷珪,两人领兵打仗的经验丰富。

后来被擒,归降梁山,第四十四和四十五位的排名,不能说“名不副实”。

但随后的梁山经历中,他们几乎都以副将的身份出场,这个安排就有些令人费解。

如童贯攻打梁山伯时,两人都是秦明的副将。

他们还跟随卢俊义,参加攻打东昌府和征讨方腊的战斗。

这有点像卢俊义在梁山的处境,对于宋江而言,卢俊义就是其成为梁山领导者的垫脚石。

而魏定国和单廷珪的存在,就是朝廷将领归顺的“典范”,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用。

宋江运用权谋手段,统治梁山,对于非“自己人”,他们就会成为宋江捞取资本的棋子。

最终当成“摆设”被排挤或在战斗中送命,三人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明证。

他们心中必然充满愤恨,却为了生存,不得不服从安排,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实属无奈之举。

所以,人们才会看到梁山表面的一团和气,结局却是英雄的殒命、梁山的分崩离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