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觉得不玩手机游戏难融入同学圈子该如何引导?

 心通国学育儿 2022-05-24 发布于湖南

电子产品盛行的当代社会,孩子们迷上手机游戏成为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前几日,一个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小孩都喜欢玩手机游戏,怕小虎上瘾,我们两个就坚决不让他玩游戏,在家里是一点时间也不让他玩。小虎就总是说,和同学都沟通不了,他们聊起游戏他都不知道。昨天晚上又很委屈的说,想不通为什么就我们不让他玩游戏?同学们在家都能玩会儿的。我说晚上和他爸爸沟通下,制定规则,我们就按规则来。可晚上和他爸爸沟通时,他爸爸坚决不同意,说禁止玩手机游戏,可以玩别的或者手工方面的,还说和喜欢谈论游戏的同学玩不到一起那就不要在一起玩了,还说主要小孩自制力还不行,还管不住自己,现在不能让他玩游戏。关键周末带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也会和他们一起玩游戏,之前还偷偷躲在被子里用电话手表玩游戏,气得他爸爸把电话手表的号注销了。有的朋友就说是因为我们禁止他玩游戏,所以孩子才会躲在被子里面玩。和他爸爸太难沟通,他总是觉得自己都是对的,所以昨天后来我又选择不理他,觉得没法沟通。您觉得我要怎么做呢?

手机游戏上瘾的危害自不必我多说,信息时代,网络上各种因网络游戏上瘾导致的悲剧层出不穷。当然,我们也并不需要把手机游戏当作毒蛇猛兽,偶尔玩一玩其实也无不可。只是,如果当作一种常态,慢慢使孩子养成了玩游戏的习惯,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在这个例子中,妈妈觉得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同学圈子,适当玩一玩也没有关系,毕竟大家都玩,又担心一味禁止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偷偷去玩。而爸爸则坚决反对,认为孩子自制力还不行,还管不住自己,容易上瘾。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没有问题。只是,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夫妻统一战线才是最好的。如果夫妻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当着孩子面让孩子知道父母意见不统一,孩子就容易钻空子。就如这个例子中,孩子就在和妈妈沟通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委屈,还容易边说边哭,就是因为感知到妈妈在这件事情上的心软,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妈妈去争取爸爸的同意。

此时,若是夫妻一心,商量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意识到“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自然可以解除孩子“同学都玩,和同学都沟通不了”的理由。

当然,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不是家长通过简单的讲道理就可以做到,光讲大道理孩子未必能听得进去。所以我建议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去感悟。针对这个问题,我推荐《沙子的命运》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养蚌人他十分想要培育出一颗世界上最大最美丽的珍珠。 

这一天,他来到了海边,一粒一粒的把沙粒拣出来,并且一个一个地问它们愿不愿意变成最大最美丽的珍珠。那些被问的沙子门,一个个的摇摇头说不想。于是,养蚌人从早到晚一直都在不停问,却还是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他快要绝望了。就在这时,一粒沙子同意了。因为它一直想成为一颗世界上最大最美丽珍珠。 

附近的沙子都嘲笑它,说它去蚌壳里住实在是太愚蠢了,在蚌壳里住,远离亲人和朋友,没有阳光,雨水,月亮,风,甚至空气,只能生活在黑暗,潮湿,寒冷和孤独中。这颗沙子还是无怨无悔地跟着蚌人走。 

时光飞逝,几年后,沙子已经长成晶莹剔透的珍珠,那些嘲笑它的伙伴,有的还只是沙滩上普通的沙子,有的已经变成了尘埃。

不过,在这个例子里,不玩游戏与同学无法沟通只是孩子自己想玩游戏的一个借口,真正深入沟通之后,孩子就会告诉妈妈其实是自己很想玩游戏。这时候,我们不妨找个时间,陪伴孩子一起玩一玩这个游戏,然后问问孩子:“这个游戏的好玩之处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中收获什么?”如果孩子讲得确实在理,我们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把这个游戏作为一种亲子互动。如果孩子讲不上来,他自然也就心里有数了。如果是我,我估计还会在允许孩子周末玩会儿手游的同时要求他每次玩了之后写一篇收获心得,这样,孩子可能为了逃避写心得体会而不再想玩手机游戏了。

再有就是,父母多抽出一些时间,陪着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或者玩一些手工、科学小实验之类,也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忘记手机游戏的很好的方式。

这位朋友也曾问我家谦是否会跟我要求玩手机游戏,我仔细回忆了下,除了两年前爸爸偶尔玩游戏谦会偶尔跟着玩会儿,这两年还真没有。从小,我就给谦灌输过这样一个观念——手机和电脑是用来工作和学习的。而我和谦爸虽然忙,但总也会抽些时间来陪伴孩子。谦爱做手工,爱玩科学实验,偶尔用小i学英语的时候玩玩ETP和英语闯关游戏。

当然,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为人父母,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才能在孩子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引导孩子。

与大家共勉,让我们一起,用心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