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无故被欺负怎么办?

 心通国学育儿 2022-05-24 发布于湖南

昨天,谦又跟我说起坐他后面的同学总是爱闹他,上课下课都闹,有时候还会拽他的头发,或者用笔戳得他很痛。我说:“你可以告诉老师。”谦答:“老师一般不会管这些小事。”因为赶着出门上班,我没再多说什么。
      下午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起这事,于是给班主任老师发了微信消息反应这个情况,老师说他查一查。
       晚餐时,我问起谦这事,谦告诉我说老师确实问了,但当时后面那个同学狡辩说谦骂他,谦还没来得及申辩,老师就把他们每人打了几板,谦就什么都没说了。我跟谦确认过他是否有骂过对方,谦说没有,我相信我的孩子。

讲实话,我对老师这样的处理方式有些失望。于是我告诉谦:“如果下次再有人无故打你或者存在一些报复性的行为下手较重,你一定要及时告诉我,既然找老师解决不了,必要的话我会亲自出马去找那个同学,如果再没用,我就去找对方家长……”

之所以会这样告诉谦,针对的不光是这件事情,我只是想表达“如果你在外面被欺负了,妈妈一定会做你坚实的后盾。”会这样坚定而清晰地表达,是因为受谦四岁多时发生的那件事的影响。

那一年,谦的好朋友承宇告诉他说另一个小朋友偷了他的玩具,傻乎乎的谦为了给好朋友帮忙,跑去那个小朋友家跟他爸爸说:“**是小偷,偷了承宇的玩具。”因为这一句话,谦被那个小朋友的爸爸扇了两个大耳刮子。谦哭着回家,我发现他的小脸上都还有指印。谦爸得知事情的经过,生气地说:“本来就是你有错,你要去跟人家道歉!”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我引导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该随便去说人家是小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抚好因害怕而有些颤抖的谦,我又带着他去对方家里道歉。对方大概担心我们找麻烦出去了,我又打对方打电话让谦在电话里跟对方道了歉。后来的一些事情,让我意识到我们当时在处理这个事情时,我们少做了很重要的一步。虽然谦用词不当是有错在先,需要道歉,但对方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因为一个四岁孩子一句话就扇他两个耳光,也有错,他也必须跟谦道歉,但我们并没有要求对方道歉。

大概是因为这件事的影响,后来有一次谦被一个男孩无缘无故抓着头往墙上撞了,回家一句话也没跟我们说过。这件事我还是从承宇口中得知。那时候,我真的很心痛!那次,我直接找到那个男孩,警告他:“如果下次,你再无缘无故欺负我儿子,我肯定会来找你麻烦!”

所以,当儿子再次遇到类似的这种事情时,我想让儿子知道:妈妈永远是你坚实的后盾。

谦爸觉得我有些小题大做,他觉得这只是孩子之间的玩闹,只是那个孩子比较喜欢挑事,可能并无恶意。我也清楚这百分之九十的可能确实如谦爸所说,然而,没有恶意的打扰和伤害我们就该忍受吗?!我一直觉得,善良也需要有锋芒。

饭后我们去散步,谦骑自行车,比我们先回到家。我还没进家门就听到婆婆和对门的邻居在说:“孩子们的矛盾让他们自己解决,我们大人不要插手……”,进门后发现谦边掉眼泪边修理他的自行车。我问清楚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谦骑自行车从巷子里经过,对门家的孩子拿着东西故意往谦身上喷水,衣服被喷湿的谦有些生气,回家拿了杯子接了水泼到对方身上,然后回到家把门关了。对方生气了,一脚把谦停在门口的自行车踹翻了……

当时本想指出谦处理方式的不当,但当时正在气头上的谦怎么也听不进去,只是边修理自行车边说:“如果我的车修不好了,那以后我看见他就绕着走,再也不跟他玩了!”我想,孩子或许需要自己在这些事情中去总结处理这类事情的方式。于是,我没再多说什么。

今天早餐时,我再次提起这个事情:“谦,从昨晚你和对门**之间发生的事情,我在想,你后面那个同学总是吵你,是不是因为你也用的类似的处理方式呢?是不是他吵你的时候你也是像昨晚一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谦答:“不是!我极少还手!”我继续引导:“我之前也听你说过,他不怎么欺负其他同学,但总是吵你,这个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去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你在对方吵你的时候,有没有很严肃地抗议过你不喜欢这样吵闹?”谦说:“我说过,没用!”我问:“你一般用什么方式呢?”谦:“他上课吵我的时候,我一般就是回过头去斜他一眼。”我说:“这样的方式,也许对方并不明白你的抗议。”谦:“还不明白?连洋洋都知道!”我说:“虽然对方比洋洋大,但并不代表他有洋洋这样敏锐的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呢。”谦说:“那上课的时候如果我大声说,肯定会被老师打……”我:“那下课的时候呢?总有机会表达抗议吧?”谦:“下课他早就跑出去疯玩了……”

我还想继续引导的时候,谦爸突然有些生气地说:“别人只欺负你,肯定你自己也有问题!”谦一听这话,立马有些抗拒:“他就是觉得我好欺负啊!”。谦爸大声说:“为什么觉得你好欺负呢?因为你没有清晰准确地表达抗议啊!就算是上课,他要吵你的话,你也可以大声表达抗议,这样老师就会批评他,他下次就不敢了……”谦觉得这样没用,万一老师连自己也一起打呢?谦爸还是有些激动地教谦该如何处理,而谦直接走开了,谦爸更生气,他认为谦不该在他说话的时候直接走开。

我劝谦爸:“我们需要的是去引导孩子自己去感知和总结,而不是把我们认为对的方式强行灌输给他。再者,你的语气和说的话,直接就判定人家有罪,人家当然不愿意和你沟通下去。”谦爸答:“这样的事情,他本来就有错,本来就该反思自己的问题。”这时我也有些动情绪了,就回道:“那谦不愿意跟你沟通,你是否也该反省自己的沟通方式呢?别说谦了,我现在都不想跟你沟通……谦不再是四五岁的孩子,他十岁了……”

不欢而散。我上楼洗衣服的时候发现谦躲在卧室里锁了门。我敲门喊他,他开了门。我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别怪你爸爸,他只是有些担心你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谦点点头说:“我只是不喜欢他一直那样追问,我又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我表示理解地拍拍他的肩膀,然后问他“我一会儿准备去练书法,你要一起去吗?”谦说好,然后做准备去上书法课。

事情并未解决,只是暂时告一段落。但我相信,谦多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至于接下来是否需要我出面帮忙处理,先看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吧。该护犊子的时候还是得护的!

与大家共勉,一起用心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