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我爸爸一直咳嗽,又咳不出来,你赶快来看看吧”,呼叫铃那端传来3床家属焦急的声音。 “好的,我马上过来。” 3床是个肺癌晚期,长期卧床80多岁的老年病人。到达床边后我发现患者呼吸的声音很重,用听诊器听诊肺部有呼噜噜的痰鸣音。我判断应该是痰液比较多,又很粘稠,患者本身乏力,导致痰咳不出来。所以我立即对患者进行床边吸痰。 这里提到的吸痰,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技能之一。其主要是利用负压抽吸的原理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来,从而保持呼吸通畅。 ![]() 吸痰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并发症,如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误吸进入肺部造成肺炎,或者分泌物堵塞气管导致窒息等。常见的有经口腔、鼻腔吸痰和经人工气道吸痰(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方式。 由于经人工气道吸痰(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一般病情都比较重,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照料,在住院患者中比较常见,居家照护处理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本文着重于为大家介绍经口腔、鼻腔吸痰(颅底骨折禁用鼻腔吸痰)这项操作。 为什么很多肿瘤患者需要吸痰? 正常的呼吸道黏膜是具有清洁能力的,可以帮助自身清理外界吸入的脏东西,防止感染。晚期肿瘤患者往往需要卧床休息,长此以往呼吸道清洁能力减弱,“脏东西”淤积在呼吸道,吸入性感染的危险性增高。 另一方面,肿瘤病人因放、化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会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当这些患者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多数会出现咳嗽、咳痰,痰液粘稠、痰咳不出,因此肿瘤患者常常需要吸痰来帮助排除多余的痰液及口水。 特别的是这类肿瘤患者有些是居家照护的,不是在医疗机构居住,不具备可以随时呼叫专业人士进行处理的条件。这类患者在家中遇到需要吸痰的情况时,该怎么办呢?以下我们将围绕着居家吸痰护理展开介绍。 什么时候需要吸痰? 一般来说,吸痰都是按需要进行的,就是当你发现患者痰多,呼吸看起来很急促,呼吸时发出的声音也比正常时候要重,喉咙口可能会发出呼噜噜的声音,想咳嗽却咳不出来,面色发绀(出现面色苍白、发灰,嘴唇出现发青、发紫)等,这时就需要进行吸痰。 居家吸痰的护理要点 吸痰前的准备: 准备好一台电动吸引器,确认各配件可正常使用,包括连接管,储液瓶,型号合适的吸痰管,成人一般选用F12(细些,舒服些)或F14(粗些,吸痰快、吸的干净),儿童一般选择更细的吸痰管,具体可咨询医生。还应准备生理盐水和放置生理盐水的容器(确保这些东西都是无菌的且都在有效期内)。 吸痰的操作: 吸痰的操作很好记:“一开二连三调四吸五结束”(打开电源-连接管道-调节负压-先试吸盐水后插入鼻腔或口腔进行吸引-冲洗管道后关闭电源)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吸痰的操作并不复杂,但是这项操作是深入气道里进行的,操作不当时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有很多注意事项: 吸痰结束后家属最关心的就是我们刚操作用的东西要怎么处理,别急,接下来告诉你。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吸痰是一项侵入性操作,会有很多并发症,轻者会引起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感染,严重者会因吸痰诱发患者出现心跳失去正常规律,导致心脏停止跳动、死亡。而且病人在吸痰的过程中会感觉非常的痛苦的,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吸痰次数。 那么作为家属要怎样做才能帮助患者减少吸痰呢?以下这些方法或许对你们有所帮助。 1. 多喝水,每日饮水量应达2000ml(有心衰、肾病等医嘱要求限制饮水的患者除外),可以有效稀释痰液。 2. 注意保暖,以防感染风寒引起咳嗽。 3. 勤翻身叩背。这是对卧床患者很好的两种预防肺部感染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呼吸道内“脏东西”淤积的问题。翻身一般都是采用两小时翻身一次,坐轮椅的患者每半个小时抬臀30秒。 这里重点告诉大家叩背的方法。 4. 当发生咳嗽、咳痰时,家属要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病人先可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然后缩唇,有点像撅嘴的动作,然后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而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用力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将痰液咳出,从而避免吸痰。 5. 一般在患者没有疾病禁忌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抬高床头30-45°,这样做能有效减少胃里面没有消化的食物返流到气道的情况发生,也可以将患者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使口水及部分痰液从嘴角流出,也不会直接流入气道。及时清理鼻腔和口腔的“脏东西”,每天进行两次刷牙或者口腔清洁。从而减少吸痰次数。 6.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发生咳嗽、咳痰时求助医生,遵医嘱使用一些稀释痰液的药物,进行床边雾化吸入,也可有效预防痰液过多。 以上就是我们在工作中对吸痰护理的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正在居家照顾病人的你。希望通过细心的照料,专业的护理,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在对抗“病魔”的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