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发展如火如荼,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这次大会更关注了AI在医疗领域的建设。具体到肿瘤治疗来说,像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智能语音电子病历系统、智能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等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应用。 尤其是人工智能决策系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我们国内的知名专家江泽飞教授,一直在倡导基于CSCO指南的智能决策系统的使用。 ![]() 江泽飞教授: AI对于医生就像 智能导航对于司机 让老司机省心,新司机少犯错误~ ![]() 权威指南支持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张明亮教授用16个字精准的概括了其宗旨:“国际进展、中国贡献、基于循证、兼顾可及”。 CSCO指南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积累我国肿瘤诊疗领域专家共识经验,制定的最适合我国国情、指导我国癌症诊疗临床经验的指南。 海心AI决策系统是基于CSCO指南开发的以解决肿瘤诊疗刚需为目的;助力基层医生培养、资深医生学术分享为出发点的智能决策系统。 CSCO与AI智能的结合,产生了1+1>2的临床碰撞。 海心AI决策临床应用 裴静教授现身说法,为大家分享了使用海心AI智能决策系统的心得。 临床医生使用PAD采集患者信息,或者患者扫描医生提供的二维码并拍照上传自己的纸质病历,智能诊疗系统会对患者的检查、治疗、影像学资料等进行智能分类识别,快速给出不同的治疗决策路径。 为了更方便的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决策,系统还会给出每条治疗路径的证据支持。不仅有证据支持,甚至连患者应该使用什么药、用药剂量、给药时间、用药禁忌、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药物费用参考等等都罗列的清清楚楚。 综合多种信息,辅助医生为患者选择更优的治疗路径。 海心AI智能诊疗系统也为各级医生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管理自己肿瘤病人的数据库。通过海心智能决策系统录入患者信息,医生可以通过录入的数据,清晰的掌握患者各个阶段的检查、治疗等,方便管理患者。 同时,这些病例还可以作为医生分类管理或者临床研究的数据库,医生可以随时调配出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信息,分析他们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 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等,甚至一些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在化疗间期这些副作用如何去监测呢?海心AI智能诊疗系统在这个方面也有一个特有的强项。 患者离院后,将自己检查报告上的指标录入系统,如果出现异常的血常规或者生化的改变,系统综合患者的用药情况,综合分析后会发出分级预警,一方面通知医生加强管理,另一方面通知患者去相应的各级医疗机构及时处理,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海心AI智能诊疗系统的智能离院推送,在离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方面,弥补了目前医疗体制鞭长莫及的缺陷。 海心AI智能诊疗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帮助患者匹配合适的临床试验。 随着人们对临床试验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出现复发、转移,需要新药或新方法治疗时,会选择参加临床试验。 但以往患者想要参加临床试验基本靠运气,患者上门诊——医生评估患者临床试验的适应症——让患者和CRC联系——CRC安排患者检查并跟踪。如果患者问诊的医生没有参与过临床试验或者所在医院根本没有开展临床试验项目,那么患者很可能会错失一个新的治疗的机会。 海心AI诊疗系统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患者只需要把自己的资料录入海心智能诊疗系统,系统会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智能化的打标处理,同时,与目前系统里面所有临床实验的入排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匹配。 海心智能诊疗系统就像一个24小时不停工作的医生,它会时时刻刻的把患者的资料和目前所有的临床试验匹配。匹配结果符合后,平台医生再对匹配结果审核把关,最后通知患者。通过这种方式,患者更容易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临床实验,高效入组。 潘跃银教授指出:“其实我们推广人工智能,对我们医疗行为的规范也是有好处的。” 裴静教授说道:“这个系统可以为我们自己用,也可以为广大患者用。我个人觉得我们大家有必要通过自己方方面面的渠道把智能诊疗系统推广出去。” CSCO指南和海心AI智能诊疗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都希望帮助医生实现规范化诊疗和对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帮助患者活的更久、活的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