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正确的治疗观念,为患者争取了更长、更高质量的生存。

 海心健康 2022-05-24 发布于浙江

有这个筛查意识特别好!

整个治疗过程是非常规范!

正是因为这些治疗的联合才换回了他5年的长期生存!

......


在人民名医义诊直播的过程中,殷咏梅教授,马学真教授在遇到“听话”的患者时,一点也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有人因为跌进治疗误区,陷入晚期癌症的阴影下(那些走入治疗误区的肿瘤患者,他们怎么样了?),也有人因为正确的治疗观念,争取了更长、更高质量的生存。

母亲患癌,女儿主动要求做基因检测


安吉丽娜·朱莉因遗传了母亲突变的BRCA1基因,选择预防性切除双侧乳房,果断而勇敢。

大人物的事迹离我们很遥远,听起来彷佛是一个传说。

那么,如果现实中碰到母亲原位双发乳腺癌,且携带有BRCA基因突变的情况,你会怎么办?你是否有勇气给自己做一次基因检测。

王女士的女儿给我们打了样!

2003年,王女士做了左乳癌根治术,术后做了化疗、放疗,还有5年的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中间未出现复发转移。但是时隔17年后的2020年4月,王女士右乳穿刺活检,发现可疑癌细胞,然后又做了右侧乳房根治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

两次乳腺癌相隔17年,且未发现全身有其他地方转移,腋窝淋巴结清扫17个淋巴结也未发现转移,殷教授考虑王女士的两次乳腺癌为双发原位癌。

一般来说,双侧原发乳腺癌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比例会比单侧的高一些,而BRCA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美国SEER数据库的报道,对于女性,BRAC1及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的携带者终生累积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均增加到41%~90%,终身累积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到40%~60%及10%~20%。

听完殷教授的分析,王女士的女儿欲言又止。

自己马上30岁了,网上又看到很多“发现BRCA基因突变:最好在35岁前切除卵巢”的言论,不免有点担心。

踌躇良久,王女士的女儿还是开了口:像我母亲这种情况,我是不是要尽早做个BRCA的基因检测?

你有这个提前筛查的意识特别好!我建议你母亲先抽个血检测一下,价格也不贵,3000多块钱。如果母亲有这样的基因突变,你也要做一个。如果也检测出这种突变,建议从现在开始加强自我关注,定时去医院检查,包括触诊、 B超检查等方面。

我们无从得知,王女士女儿的后续情况,但我们肯定,无论有无BRCA基因的突变,她都一定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对乳腺癌防治有这么准确的认识,即使抽中最坏的结果,她的未来一定不会走弯路。

规范治疗,肺癌晚期扛过5年大关


如果现在问你,近五年你是怎么过的?你可能只觉得5年弹指一瞬,如白驹过隙,甚至数不出一两件记忆深刻的事情。

但是王先生的姐姐可以。

15年9月份,弟弟因为咳嗽发烧,自行抗炎治疗两周无明显改善入院检查。结果出人意料,肺腺癌,晚期。确诊时右肺下叶占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小脑、肾上腺、纵隔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多处转移。

听到晚期,应该很难将刘先生跟长期生存挂钩,但他做到了。

确诊肺癌后,化疗、靶向治疗、靶向加化疗、中药辅助治疗、参加临床试验、伽马刀治疗、胸腔积液引流......

王先生的姐姐在义诊直播过程中,细数弟弟这五年来与肿瘤博弈的过程,每一步虽然走的艰辛但又特别坚定,因为相信医生、相信规范治疗能带来奇迹。

马学真教授在直播中也忍不住的夸刘先生治疗规范。

“从1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是第5年了,整个治疗过程是非常规范的!”

在2015年9月份刚就诊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患者ALK、CMET基因阳性这种基因阳性的病人如果治疗上没有进行靶向治疗的话,预后是非常差的,可能几个月就不行了,幸好患者后面用了克唑替尼,使他的命运有所改变

王先生的后续治疗都是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疗或者序贯化疗期间还参加了一些临床试验,用到了当时国内还没上市的靶向药物劳拉替尼。总而言之,王先生的治疗非常成功。按照整个大数据的统计来讲,他已经达到5年的长期生存。

“正因为这些治疗的联合才换回了他现在5年的生存,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非常高的,因为他没有再做强烈的化疗以及那种会造成大范围损伤的放疗。”

这次来问诊,王先生的姐姐想知道接下来弟弟治疗要注意什么,胸腔引流灌注铂类药物的耐受情况等,他还在积极的接受治疗!

人生是随机发放的剧本,有人天生有光环,有人一脚踏进泥潭角,但是只要有逆天改命的勇气,人人都能成为生活的主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