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福报:秦晋之好来之不易

 稼穑居 2022-05-24 发布于江苏

秦晋之好来之不易

每当亲友或亲友子女喜结连理,人们在贺礼以及贺词中都会祝愿新人永结“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的出处,最早见于《左传》:“秦、晋,匹也”。西晋傅畅《晋诸公赞》遂有“秦晋之匹”一说,并演变为“秦晋之好”流传开来。作为掌故,“秦晋之好”本是秦晋两国政治联姻,也是诸侯国邦交正常化的代名词,所以又称“秦晋之约”“秦晋之盟”。由于婚姻是维系双边关系的纽带,后世便把结亲称作“秦晋之缘”“秦晋之好”。如,元杂剧《两世姻缘》中韦皋道白“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三国演义》中韩胤对吕布说“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

周天子分封诸侯之初,晋国方圆不过百里。晋献公即位后,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东征西讨,“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疆域扩张至方圆数千里。那时的秦国也在招贤纳士,秣马厉兵,“开地千里,逐霸西戎”。这两个竞相崛起的邻国,为了和平共处下去,姬姓“老西儿”与嬴姓“老秦人”便有了相沿几代的通婚。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亲家往往也是冤家,秦晋两国也有翻脸的时候。据《左传》记载,晋献公有五子一女,即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奚齐、卓子,女儿伯姬。其中,奚齐的生母是献公的宠妃骊姬。献公曾私下里对骊姬说,我想废掉太子,让奚齐替代他。骊姬哭诉着说,不能因为自己的缘故废嫡立庶;表面上赞扬太子,暗地里却派人中伤太子,并策划立奚齐为储。于是就借祭祀之机,设局陷害太子,逼得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在外。

公元前六五一年九月,晋献公去世,大夫里克等人接连除掉奚齐和卓子两位幼主,派人到狄国迎接公子重耳回国继位,重耳以有违孝道为由谢绝了。里克又派人到梁国迎接公子夷吾,夷吾的谋臣认为里克的做法不合常理,须谨慎提防。于是,就计议向秦穆公求援,请他发兵护送夷吾回国,事成之后,以割让河西之地作为回报。在秦军和闻声而来的齐军的保驾下,夷吾顺利即位,是为晋惠公。君位坐定后,惠公以大臣反对为借口不肯割让河西,这让秦国人很是不爽。双边关系虽然未因此而中断,但也为后来的交恶留下了裂隙。最伤感情的冲突发生在晋惠公五年间,秦晋两国因“粮食外交”失和而大打出手。

晋惠公上台后,年景一直不好,公元前六四七年,又逢大饥荒,只好向外求援。考虑到秦国最近,又是姻亲,就派大夫庆郑出使秦国籴粮。秦穆公遵从道义,不计前嫌,同意卖粮食给晋国。自秦都到晋都,从陆地转水上,运粮舟车首尾相接,史称“泛舟之役”。隔年后,秦国也摊上了饥荒,于是就向丰收的晋国籴粮。晋惠公犹豫了半天,却采纳了大夫虢射的馊主意,不仅拒绝卖粮,反而乘人之危攻打秦国,秦穆公岂能容忍?于是坚决予以反击。公元前六四五年九月,秦晋两国决战韩原,晋军惨败,惠公被俘。秦穆公夫人乃晋惠公的姐姐,也是“秦晋之好”的开创者,亏她拼死求情,惠公方免一死。待得晋国割让河西五城、太子圉入秦作人质后,惠公才被放了回去。

太子圉入秦后,秦穆公为了能稳住这位太子的心,缓和两国的对立情绪,就将女儿怀嬴嫁给了他,两国又重修旧好。公元前六三八年,太子圉得知父亲病重,担心晋国公卿改立其他公子为太子,就告别妻子偷偷逃回了晋国。公元前六三七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如愿当上了国君,史称晋怀公。太子圉的叛逃,惹得秦穆公老大不高兴。这年秋天,流亡在外十九载、时年六十二岁的晋公子重耳辗转来到秦国,秦穆公把本公族的五个女子嫁给了重耳,并设宴赋诗为其庆贺。年底,晋国大夫栾枝、郤縠等人听说重耳在秦,暗中来劝重耳回国,并说愿作他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穆公就派兵护送重耳回到晋国,取怀公而代之,自此成就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秦晋两国又和好如初。(文/王兆贵)

附注:本文发表在《人间福报》2022524日纵横古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