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太原城的另一位守将太守张孝纯的情况则颇为复杂,太原城攻破后,张孝纯被金兵抓获,送到了云中。 金兵对这位文官的态度是努力争取其投降,所以一直未加害张孝纯。 四年后,这位张太守终于经不起各种诱惑,接受了金国的官职,担任金国的附庸齐国的丞相。 但这位张丞相身在曹营心在汉,对自己的失节叛变深感羞愧,曾经多次找机会帮助后来的南宋。 又过了八年,齐国被金国所废,原来齐国的官员大部分被遣返回南宋,张孝纯也在遣返之列。 但这位昔日太原保卫战的大功臣自感无脸去见宋朝的皇帝,便自致请仕,后来病死于徐州,结束了他复杂而又很无奈的一生。 太原城的失守对宋朝来说绝对是个大灾难,因为自太原南下,一马平川,仅需数十日便可兵临黄河北岸。 金兵合围汴京城的计划即将成为现实,风雨飘摇中的汴京城即将要面临前所未有的痛苦与耻辱,宋朝和赵家皇族们的悲剧命运即将到来! 金国天会四年,宋朝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初,金国东路军主帅完颜宗望和西路军主帅粘罕在分别攻破了真定和太原城后,继续兵分两路,向黄河北岸进军。 太原、真定失守的消息传到汴京城中,赵桓又一次吓的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连忙召集文武百官召开军事会议。 会议的主题自然还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斗争,主战派的重量级人物李纲已经离开了朝廷,因此这一方的力量无法再与主和派抗衡。 兵部尚书吕好问要求赵桓像去年一样立即发动全国性的勤王计划,要求全国的军队再次到汴京城下集合,争取再次打退金国的进攻。 然而,这次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占据了上风,他们坚决不同意吕好问的要求,认为这样反而会激怒金国人。 他们要求赵桓立马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给金国, 以平息金国的怒火,不要再进兵汴京城。 天胜负的天平开始向主和派倾斜,赵桓终于决定向投降派靠拢了,于是,他再次派遣康王赵构到金兵大营进行河北三镇的割让交接。 康王也真够倒霉的,刚逃出虎口,又要被自己的亲大哥再次送入虎口,不过赵构也没办法,谁叫他摊上这么个昏庸的大哥呢? 皇帝想投降,那是皇帝一个人的意愿,全体宋朝军民可不想做投降派,因此,诸路勤王大军自发地组织起来向汴京城下集合。 老将种师道闻听金兵再次南侵后,心急如焚,不顾重病在身,带领西南两道大军向汴京城进军。 可叹宋朝军民真的是非常的忠君爱国,在皇帝昏庸无能的情况下,还能自发承担起勤王的责任,这比起后来明朝崇祯皇帝临死前的处境不知道要强上百倍。 但关键时候,朝中的投降派再次坏了大事,唐恪、联南仲等人严令各路勤王大军原地休息,不得向汴京城进军,理由是怕激怒正在进军之中的金国大军。 “文人误国”这句话说得没错,有时候文官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往往会导致非常悲惨的结果。 正在向汴京进军的老将种师道闻听朝廷不许勤王大军进汴京城的命令后,几乎都要急疯了。 眼看金国大军就要渡过黄河,而宋朝在黄河两岸的防守形同虚设,为了宋朝的江山社稷考虑,种师道决定再次上书赵桓,要求朝廷提前迁都长安,避开金国的锋芒。 但就是这样一个下下之策,都未能被赵桓所采纳,老将种师道闻讯悲痛欲绝,终于在郁郁寡欢之中重病而亡。 一代名将种师道在宋朝遭受耻辱的前夕病故,的确是宋朝的一大损失,种家军在宋朝三世为将,从种世衡到种谔再到种师道、种师中,都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史就是如此的残酷,种家军的第三代杰出人物种师道和种师中也未能挽救危局之中的宋朝,但他们也许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没有亲眼目睹宋朝所将遭受的奇耻大辱。 就在宋朝皇帝和一群大臣们昏招迭出、一错再错时,金国的十几万大军可就要笑纳大礼了。 公元1126年十一月底,东路军完颜宗望的军队渡过黄河,相继攻破黄河两岸的临河县、大名县,德清军、开德府和胙城县。 而西路军粘罕也是连连告捷,相继攻破威胜军、隆德府、泽州,兵临洛阳附近的孟津。 但在孟津港,粘罕碰到了一些小麻烦,因为当地的船全部被宋军带走了,整个大军无船渡河,这对以北方人为主的金兵来说的确是个大难题。 难道合围汴京的计划要再次落空吗?粘罕不信这个邪,他相信自己能战胜这个中原的自然天堑! 关键时候需要英雄人物出现,完颜娄室的儿子完颜活女再次承担起了这个重任。 这位年青人自从在太原城下击败种师中后,已经获得了金国许多高级将领的赏识,这次主动请求率兵渡河自然使粘罕非常高兴。 完颜活女亲自带领手下三百名勇士乘夜渡过黄河,并找到了渡口和船只,于是粘罕的西路军顺利地渡过了黄河,这次金兵能渡过黄河,可以说完颜活女立下了头功。 十一月底,同时渡过黄河的粘罕和完颜宗望终于实现了战前预期的目标,两路大军会师于汴京城下,完成了对宋朝都城汴京城的第二次包围。 面对咄咄逼人的金国大军,汴京城内的赵桓感到无比的恐慌,他没想到金国大军在撤军才半年的时间内卷土重来,而且势头比第一次更加凶猛。 更要命的是由于唐恪、联南仲等人的错误命令,各地的勤王大军都未能及时赶到汴京城,目前汴京城中仅有三万多老弱残兵,根本无法抵挡英勇善战的金国士兵。 赵桓觉得当这个皇帝一点也不好玩,弄不好要掉脑袋,还要搭上亡国之君的罪名。 但赵桓又不甘心就这样背上亡国之君的罪名,于是,他决定“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一方面派遣耿南仲和开封府尹聂昌分别到完颜宗望和粘罕的大营赔礼道歉,答应割让河北和河东的所有土地,宋朝和金国以黄河为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