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面对金国军队,刘光世可以充当“逃跑将军”,但面对苗、刘等乌合之众,刘光世还是相当有信心。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好骑射,负才气,年十六即为三阳弓箭手。 张俊的性格特点有些类似于刘光世,对领导绝对的听话和绝对的服从,但比起刘光世的“逃跑和恐金”,张俊显然要威武强硬的多。 在赵构任兵马大元帅时,张俊便开始跟随赵构勤王汴京,被封为元帅府后军统制,在赵构称帝的过程中,张俊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以后的岁月中,张俊紧跟赵构的逃跑步伐,以战功迁武宁军宣承使。 苗傅和刘正彦在实施政变后,曾经想用高官厚禄收买张俊,却遭到了张俊的拒绝,张俊决定跟随张浚、韩世忠、刘光世等人共同讨伐苗、刘。 面对如此豪华的勤王阵容,苗傅和刘正彦终于开始惊惶失措了,当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三人在临平大败苗、刘联军后,苗傅和刘正彦立马仓皇逃窜。 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五月,赵构重新当上了南宋的皇帝,韩世忠负责清扫战场,将兵变首脑刘正彦、苗傅全部抓捕归案,苗、刘兵变的闹剧仅仅持续了三个多月便宣告结束了。 风雨飘摇之中的南宋朝廷总算暂时又稳定了! 但金国方面显然在情报搜集方面的工作不甚理想。 南宋内部发生如此血腥之兵变、政局发生如此动荡之剧变,原本是金国方面横渡长江、马踏江南、消灭南宋之最佳时机。 但金国方面显然对南宋的这次兵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外加金国军队对水战的考虑严重不足,根本没有准备大量的渡江战船,使得“满万不可敌”的女真骑兵面对波涛汹涌的长江时,只能选择望江止步。 所以,在苗、刘兵变的那段日子里,金国军队只能对长江北岸的各州县展开攻击,根本无法威胁到复临安的南宋政权。 不过,金国军队显然并不甘心止步于长江,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备战,金国军队再次向南宋发起攻击 。 这次登台亮相的是完颜宗辅和完颜宗弼率领的东路军。 名义上这支东路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完颜宗辅,但论冲锋陷阵、上阵杀敌,那还得靠完颜宗弼(兀术),作为这支东路军的先头部队,兀术可算是为宗辅挣足了面子。 兀术先是在青州击败宋将郑宗孟的数万宋军,攻克青州,然后又在临朐分别击败宋将赵成和黄琼,攻取临朐,随后又在黄河边击溃了三万宋兵,可以说为东路军扫平河北诸县立下了头功。 不过郑宗孟、赵成、黄琼都是赵构手下不知名的将领,击败他们似乎并不能说明兀术有多么的厉害。 但兀术在随后的南宋讨伐战中的表现完全可以用完美绝伦来形容也不为过。 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初,由于在平定河北过程中的优异表现,兀术被吴乞买任命为元帅右监军,负责进攻龟缩在江南扬州一带的南宋政权。 兀术第一次被任命为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心情自然是非常的高兴,这也为他能够在宋金对抗的军事舞台上表演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兀术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五月,兀术与完颜拔离速、完颜彀英、耶律马五等诸将分兵进攻长江中下游的各处州县。 拔离速、彀英、耶律马五等诸将率兵攻略淮西,他们的目标是逃至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孟太后。 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十月,彀英先头部队攻破黄州,金国军队兵临长江沿岸,准备渡江。 驻守长江南岸江州一带的是大家熟悉的“逃跑将军”刘光世同志。 刘光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他多年来恐金的“优良传统”,只不过他在乱世之中站对了阵营,坚定不移地支持赵构同志。 由于成功搞定了苗、刘叛乱,刘光世升江东宣抚使,驻守江州。 但面对金国军队,刘光世的表现相当地稳定,继续的未战先溃。 拔离速率军由黄州渡过长江,对江西、湖南展开攻击。 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十一月,拔离速率军攻破洪州,但此时的孟太后早已逃往虔州。 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二月,彀英率部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连续攻破常武、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澧州。 其风头之劲、势头之猛,无人可敌,彀英也在这场渡江作战中,依靠辉煌的战绩,成功超越了他的好友完颜活女,成为金国第二代武将中的领军人物。 但拔离速率领的这支偏师部队在攻克澧州后,已为强弩之末,由于得不到有力的增援和支持,撤军已是势在必行。 天会八年(公元1230年)四月,拔离速率部在荆门撤军北还,结束了半年的渡江作战。 相比拔离速而言,兀术所肩负的任务更重要,所承受的压力更巨大。 这几路大军之中以兀术的军队战斗力最为强悍,当然也是进攻赵构的绝对主力部队。 兀术的进军速度只能用奔驰来形容,他从河南归德出发,向淮南进军,一路之上攻城拔寨,所过州县要么攻破、要么投降,无人能够抵抗神勇无比的兀术。 不到三个月时间,兀术便率领着他的女真铁骑一路杀到了长江北岸的和县,离建康只有一河之隔。 此时南宋的建康太守是杜充,这位仁兄本是宗泽的副手,在宗泽病逝后,曾经接替过汴京城留守的职务,但他岂能和宗泽相比,很快就把汴京城丢给了金国,自己也跟随着主子赵构跑到了江南。 但赵构似乎特别信任逃跑将军,居然再次把建康太守这个重要的职务交给了杜充。 而杜充也是位著名的“恐金将军”,面对长江北岸的兀术军队,他吓得不敢出战,躲在城中不露面。 连主将都不敢应战,下面的士兵们如何去打仗呢? 看到连老天都在帮助自己,兀术当然是非常高兴。 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十一月,乘着南宋长江沿岸防御空虚之际,金兀术在马家渡成功地渡过了江南的第一自然天险长江,直逼建康城。 杜充和刘光世是同一种类人,打仗遵循的第一原则便是逃跑,但他还是留下了一名副将去对付兀术。 而这名副将不是别人,正是岳飞。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家中世代为农,但岳飞从小便显得与众不同,两臂力大无穷,还未到十五岁,便能拉开三百斤的弓箭,从这点上看他和兀术确实是有共同之处,都是少年英雄! 十九岁时,岳飞便加入了宋兵的行列,也曾跟随童公公等人讨伐过辽国。 金兵南下后,岳飞跟随刘浩勤王救汴京,康王赵构即位后,岳飞还曾上过一篇千言书,要求赵率领大家共同抗金收复失地,但他的这种做法显然得不到赵构的认可。 虽然被赵构贬了官,但我们的好青年岳飞并不气馁,而是将心中对金国的仇恨发泄到了战场之上,用不断的杀敌立功来表现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