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寇健全:大美秦岭 九峰形胜

 君子花园 2022-05-24 发布于陕西

图片

大美秦岭 九峰形胜

寇健全

秦岭横亘在历史与文明的眼眸下,呈现出大气磅礴与悠然浩远的自然巍峨。历史的背影诚然不断走远,百代的情怀却篆刻在远山与近石上,与日日常新的溪水细数着点点浪花、片片落红,与高天的白云寄心以处,与横断的雾岚朝夕相处,与无边的林涛神会明天。历史如同一个奥秘的微笑,大秦岭的历史文化被出落成一幅美丽的文明画卷。

                        ——作者题记

耿峪,“富”与“贵”交相辉映

  耿峪,位于周至县楼观镇以东约10公里处,距西安约60公里,是秦岭山脉的名峪之一。峪外梁野交错,峪内山水奔流,四野雄浑。逆耿峪溪河南进,碧水悠悠,群山无际,风景如画。耿峪植被茂盛,原始丛林郁郁葱葱。夏季清凌凌的溪流,滢滢见底,落差大的河流,哗哗作响,流水撞击礁石溅起的浪花千奇百态,是非常好的戏水避暑去处。到了冬季,耿峪则是雪映山体,落叶为被,枯树听风,是赏雪听风、探险游玩的好地方。耿峪河,由虎头沟、耿峪、竹沟汇流而成。耿峪又名景峪。河口上游河谷宽阔,主沟长16公里,发源地在首阳山西北麓,流域面积45平方公里,平原河20多公里,后穿户县西北入渭河。耿峪口西北5公里的赵大村,是财富之神赵公明的故乡。赵公明的故事和形象,集中表达了经济世界——“富”的概念和道理。有意思的很,在耿峪河上游发祥地,而是让然匪夷所思,感叹不已的是首阳山!“圣贤”且不论,伯夷、叔齐两兄弟的故事和形象,集中表达了精神世界——“贵”的概念与道理。即人性的尊严与高贵。耿峪河就发源于“贵”的首阳山,而流向“富”的赵大村。

图片

  在我国许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和东南亚地区都有敬财神的习俗。而世人祭祀最大的财神当推赵公元帅——赵公明。据史载在民间传说,财神赵公明出生和羽化的地方就是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赵大村。赵大村在耿峪口西北,路程4公里许。《中国大百科全书》对赵公明解释为:俗祀财神为赵公明,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静修道法,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降瘟剪虐,保命解灾,买卖求财,使之宜利。神像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全副戎装。民间祭祀或者在庙里敬祀或者在家里迎财神。

几千年来,老百姓把求财纳福的祈盼化为对赵公明的万般崇敬。无数炎黄子孙,怀着无比的真诚和梦想,千里迢迢来到公明故里朝拜,寻根问祖,进香祈福。

图片

耿峪境内庙宇众多,上有首阳山,下有赵大村,也绝非偶然。相传1929年农历5月,耿峪观音山正殿自燃起火,三天后观音山庙宇化为一片灰烬。1989年同一时间,又燃起大火,将重修的观音山正殿毁于一旦。这样,周而复始,观音菩萨变幻着33个身份济世。双腿盘坐的观世音菩萨除了向我们表达其佛教奥理之外,还在表达着“富贵两足尊”之法,其位置与地望,恰处于首阳山与赵大村的连线中心,让人不禁惊讶称奇。而“火莲花”坐具依然分明在讲“两极相同、水火可融、富贵两足尊”的道理与信仰。观音山选在耿峪,下有赵公明“富”,上有首阳山“贵”富贵两足尊,看来也并不是偶然吧。

唐僧路,一段历久弥新的神话传说

传说终南山有一条唐僧西天取经的神仙路,也叫唐僧路,大曲村后山有红孩儿洞。在本村虎头山庙西,牛角沟半涯间也有有一石洞,据民间传说是牛魔王洞。虎头山庙西,东南,鸽子沟西侧的悬崖上有三个洞,传说是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的芭蕉洞。后因成群的鸽子栖息此洞,又称鸽子洞。在与户县柳泉峪之间有一座财神庙,本地人称“黑虎殿”,传说是财神赵公明做下黑虎显圣而建。

图片

白马河是周户的界河。民间传说是唐僧师徒取经途径这里,白龙马一泡尿留下的一条河。在九峰镇永丰村的悟真寺庙西边的山沟里,遗存在当地人津津乐道的牛魔王洞。村里人把这里叫:牛角沟。意思是说这条沟是牛魔王用犄角犁出来的。在后面不远的山坡上,还有几孔半山腰上的石洞被人们称作:神鸽洞。也叫芭蕉洞。传说是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居住的地方。听当地退休教师宫安斌介绍,在现在的:“春发芽”附近还有一处猴王庙呢。可惜被文革时期的一把大火付之一炬。在距离这里不远的集贤镇大曲,也就是唐僧师徒取经的神仙路上,还有一处“红孩洞”呢。秦岭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被盛赞为中国的“中央地质公园”。秦岭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秦岭终南山2009年8月已经成功“入世”(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欣慰振奋之余,让我们无不感受到大秦岭在“神性地理”层面的文化积累和思想资源。

图片

另外,在九峰境内还遗存着汉武帝五柞宫遗址,汉武帝游猎虎头山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庄宗三公主妙善虔诚修行,羽化成仙的动人故事,被编成小戏《香山还愿》,在三秦大地久演不衰,当年的香山寺、白雀寺遗迹尚存,公主墓时常有人祭奠香火。通仙万寿宫,成吉思汗姑母修行地,雄伟壮观,鹰峰寺魁星楼更是莘莘学子及家长许愿、还愿的必去之处。观音山以其“一览众山小”而独占仙境,首阳山,秦岭第二主峰,是伯夷、叔齐隐居之地,高山草甸,东、西花园,嫦娥沐浴湖等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其他,传说中的牛魔王洞、铁扇公主墓、药王洞、眼光亭、雷打石、路家寨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为文化名县、旅游兴县的有机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魁星楼,芊芊学子朝拜的心灵圣地

  魁星是汉族神话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文人雅士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古时候,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魁星楼具有浓厚的汉族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是祖国灿烂的汉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图片

沿107环山公路由西安出发,进入周至县九峰镇境内,朝南眺望,旖旎的山峰顶峰隐约一座小楼别致洞天,这便是建在周至县九峰山的魁星楼。

说起周至魁星楼,有必要了解一下魁星楼的具体位置,秦岭东西横亘周至南部,周至山区属东秦岭山脉西部。周至境内所有山峰均属秦岭山系,秦岭的第三主峰,分南北道路山,相距7公里,一脉相连。主峰两侧为周至县九峰镇,东侧为户县蒋村镇,南北走向长约16公里,主峰海拔2719.8米。峰顶为裸露岩石,奇峰高拔,巨石穿空,古柏密生其间,有以“高山气象、草甸奇观、五花石、首阳远眺”四大景观为代表的自然景象,被誉为周至县第二名山,因东方日出,全县诸山独有此处首先被朝阳染红,十分壮丽,故名首阳山,现已成为西安地区著名旅游胜地。

首阳山坡突起的余脉叫九峰山,又名观音山。以“一岭九峰”而名,“一岭”即凤凰岭,“九峰”则是凤凰岭山的九座山峰:虎头峰、鹰嘴峰、搭仙峰、黑虎峰、大仙峰、吊钟峰、药王峰、舍身峰、观音峰。九峰山其间重岩复岭,欹崟相属,深溪洞壑,迤逦连接,自然风光奇秀幽美,人文传说丰富绵长,魁星楼就建在九峰山的鹰咀峰之上。

据史料记载,现在鹰咀峰所建的魁星楼最初叫鹰峰寺,始建于1938年,前后殿各三间,由九峰镇北千户村王家祠堂出资所建,庙宇及周围面积达50余亩。1958年公社化时期,破除封建迷信运动全国展开,鹰咀寺被拆除,1962年初,王家祠堂的后人王生荣,王孝贤、王志杰、王孝清、王治邦、王本厚、王学如、王得福等人为继祖先遗愿,积极筹划,在北千户村各生产队的支持下,重新修建了鹰咀寺。1970年文化大革命,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浪潮中,鹰咀寺又被拆除盖了学校。1978年国家政策有所变化,千户村付会云、王孝贤、万学如、王水玲等多名老人再次筹划发动修建鹰咀寺,北千户村群众把修建鹰咀寺当作带来吉祥安康的梦想,有钱的出钱,有物得出物,有力的出力,重新建寺三间,翻修后的鹰咀寺尽量保持了原来的风格和本色。鹰咀寺平时由北千户村王永录老人主持,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图片

由于鹰咀寺香火旺盛,影响甚广,加之王永录老人年事已高,1979年经龙泉寺支持推荐魏茹桂居士来鹰咀寺当主持,魏居士后又收秦居士为徒弟,一同主持寺内事务,1982年鹰咀四由于年久失修,正殿前殿漏雨严重,经北千户村庙管会协商,由该村王学茹、王水录、王定邦、付全会等几位老人组织,将鹰咀寺正殿重新修缮,雕梁画栋,鹰咀寺焕然一新。

由于鹰咀寺周围群山环绕,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加之许多神秘的传说,鹰咀寺的名声越来越大,祈福许愿的、求学应试的、遇事问卜的,一年四季人流不息。现今魁星楼三面临空,一楼高耸,四周刻有诗词及对联,极赋文风雅韵,不愧为文曲魁首之地。

香山寺,一曲荡气回肠的感恩故事

香山寺位于周至县九峰乡,在环山旅游路南侧,路边的标志很醒目。3月17日随朋友专程爬山去看了看,既锻炼了身体,也散了趟心。此山不陡,寺也不大,来回约三个小时,很适合中老年朋友出来游玩散心。

图片

根据庙中的碑文纪载,此寺是纪念后唐时期庄宗(妙庄王)之三女妙善而建。庄宗有三女,均信佛,后大女、二女均被所劝,唯三女不从,王不悦,后下令三女妙善三九天去浇灌花,如开花,则可信佛,否则无望。被达摩祖师相帮,果然三九天开花。王许妙善在白雀寺修行。后庄王听信馋言,命大驸马和二驸马去放火烧山,妙善被达摩救至香山寺修养成真。白雀寺中却烧死善男信女五百余人,这些冤魂于是到如来处告状,如来大怒。此时庄王得心绞痛,无法治愈,妙善得知此消息后,救父心切,化作道童见父,言治此病须得人手眼作药引方可,然大女、二女均以为胡言,并拂袖而去,道童言山上有菩萨愿舍手眼救,庄宗知恶从善,颁旨重修白雀寺,超度亡魂,后至香山寺还愿才知三女在此修佛成真,于是命人将三女妙善葬于此山,后来又冒出两个坟头,据传是大女和二女之墓。妙善被如来佛祖封为千手千眼菩萨。

两千多年前,《诗经。小雅》的“节彼南山,维石岩岩”,与《庄子。在 》中的皇帝崆洞山问道,就分别以诗的抒情与道的哲理方式标划了秦岭在华夏精神中的经典地位。《圣经》遥远的“山上圣训”,以及今日华夏各地遍见的“观音山”,不仅展露了“山水”的人文视野,而且直接畅露了山水对于人文的“智”与“圣”的本质境界。

图片

 寇健全,西安市作协会员,周至作协、摄协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