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大太监之——陈矩、王安、魏忠贤、王承恩

 桑田沧海d8984d 2022-05-24 发布于山西

【明朝大太监之——陈矩】

陈矩,北直隶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安肃镇麒麟店村)人。9岁入宫,受太监高忠报国影响,从小便立下治世安民之志。

陈矩为人正直廉洁,性静有度量,谦和有决断,他坚守八字信条:“祖宗法度,圣贤道理”,人称之为“佛”。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朝中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妖书案”,此事涉及郑贵妃和多位朝中官员,一时人心惶惶、株连无数,陈矩果断地结案,社会才恢复平静,人心才得以稳定下来。

万历三十三年,陈矩掌管东厂兼掌司礼监印,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而陈矩仍旧如前,他改革矿税,监察刑狱,遵循法度,针砭时弊,在他掌管东厂的这段时间,刑狱最少,秩序最稳定。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68岁的陈矩在内直房端坐去世,神宗谕祭九坛,祠额为“清忠”

【明朝大太监之——王安】

王安,河北省雄县人,曾在太监冯保手下做事,后由陈矩推荐,做了皇长子朱常洛(后来的明光宗)的伴读。郑贵妃多次想陷害太子,都被王安周旋保护。

光宗即位后,王安被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他劝皇帝推行有利政策,接济边费,起用忠臣等,朝中威望很高。

光宗在位一个月就去世了,光宗的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明熹宗任命王安掌管司礼监。

王安曾帮助过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却与“对食”客氏(明熹宗的乳母)联合起来陷害王安,将他降职充当南海子净军,不久又将他杀害。

直到明思宗崇祯帝即位后,赐给王安祠堂的匾额为“昭忠”

【明朝大太监之——魏忠贤】

明朝太监祸乱,始于王振,烈于刘瑾,极于魏忠贤。

魏忠贤,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少时家贫,不识字,混迹于街头,好赌博与酒色。自宫后改名李进忠,进宫后皇帝赐名魏忠贤。

魏忠贤于万历年间入宫,靠着太监王安手下的魏朝,又勾结到皇长孙朱由校的乳母客氏。朱由校即位后,魏忠贤靠着客氏的关系逐走魏朝、害死王安,掌权后排挤东林党,陷害异己者,恣意妄为,人称“九千岁”

魏忠贤掌管东厂时,大量东林党人和正直之士被迫害、驱逐,魏忠贤还假传圣旨培植势力爪牙,朝廷一片乌烟瘴气,稍微正直之士都是敢怒不敢言。

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是为明思宗。这位素有大志的崇祯皇帝上位不久就将恶贯满盈的魏忠贤发配凤阳,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于阜城自缢而死,死后尸体还被肢解,头悬于河间府,与他狼狈为奸的客氏则被鞭死于浣衣局。

【明朝大太监之——王承恩】

王承恩,北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人,明朝最后一位死得忠贞悲壮的太监。

王承恩是太监曹化淳的亲信,曹化淳年老退下来的时候,王承恩接替了他的位置,官至司礼秉笔太监。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王承恩奉命提督京城各营。然而,城中早已大势已去,守城的将卒寥寥无几。起义军猛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王承恩亲自发炮击之,连毙数人。

三月十九日清晨,内城被攻陷,崇祯帝要王承恩逃命去,王承恩不肯。崇祯在逼死后宫皇后及嫔妃后,又亲手砍杀了两个女儿,最后吊死在煤山山腰周赏亭下的一棵歪斜老槐树上,王承恩随后也吊死在旁边的海棠树上。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在为崇祯发丧的同时也为王承恩修墓立碑,并将他葬在崇祯皇帝思陵门外,让他继续“守护”皇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