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洲采盐人的亡命财富:全身溃烂,3年双目失明,每天只赚60元

 依莲369 2022-05-24 发布于四川

提到非洲你会想到什么?

贫穷、饥饿、落后、撒哈拉沙漠、动物世界等等,但其实真实的非洲并没有那么不堪,那里远比你想象中的要美、要绚丽。其中,有这样一座非洲小镇,这里不仅有瀑布、火山、岩浆流,还有五彩斑斓的含盐盆地。这座风景绝美的小镇,就是位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亚贝洛镇。

让人想不到的是,如此美丽的风景中,却暗藏着常人想象不到的危险。这里方圆几百里,都没有可饮用的水,甚至没有一丝生命迹象;这里曾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为“世界上最残酷的地方”。然而,危险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采盐工。

亚贝洛镇一直以产盐胜地闻名,在这个村里,但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会选择采盐的工作,而且他们用的都是最原始、最简陋的工具和方法。

采盐听上去容易,但其实困难重重,也可以说这里的采盐工都是在拿命换盐。这里气候非常恶劣,平均海拔都在90米以下,且常年高温。再加上临近火山,经常有岩浆和散发着恶臭的硫磺水从中涌出。除此之外,挖盐工每天都要忍受高达一百一十度的昼夜温差,而且采盐位置在低于海平面近百米的凹地。

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采盐工常年拼命工作,所以他们也被称为 “最接近地狱之门的人”。可悲的是这份冒着生命危险的工作,不仅没有帮助他们摆脱贫苦,反而因为气候和环境的关系,许多人丧失了健康。因为设备简陋,面对高温和具有腐蚀性的盐,采盐工毫无保护措施,只能用塑料袋塞住自己的鼻子和耳朵。那些裸露在外的皮肤基本都是溃烂的。面对受损的皮肤,他们唯一的治疗措施就是在伤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然后再在伤口上贴一块胶布。有的人还会在手臂和小腿缠上布条,可是这种原始的方法并不会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由于防护条件有限,许多人不到三年就会耳聋和失明。

意大利摄影师马西莫·鲁米记录了Afar部落矿工的生活。

他们努力从土中掘出盐块的同时,他们最亲密的“伙伴”早已等待多时。盐工用骆驼将盐砖送到Berhale小镇,卖给那里的盐贩子。可运输也没有想象中容易,仅仅在路上就要耗费3天时间。 而留在大地上的每一个脚印,都显得无比沉重。

这些采盐工人并不是各自为阵,他们都属于当地的一个工人联盟。联盟大约有三四百人,专门的监督员还会交替下水干活。最后每个人的报酬再根据他们下水的次数来计算。虽然是有组织的采盐,但在极端的天气下,他们通常只能早上工作,太阳出来后就不得不休息。他们的工作注定就是同时间和环境作斗争,日复一日,难以改变。

那么,他们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获得的报酬是多少呢?答案是:每天仅有8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0元)。

很多人不明白,他们一天的工资还不到绝大多数人一天工资的零头,为什么多数人还将这份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微薄的报酬积攒起来,可以养活他们的家人。这里的人都说:“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盐湖,至少这对我们来说,是活下去的希望。”

事实证明,除了挖盐,他们别无选择,不仅如此,这里的祖祖辈辈,都需要靠采盐来维持生计。以盐为生,仿佛早已成了他们生存的宿命。

努拉,18岁,在小镇出生长大。他从十岁开始就跟着父亲采盐,眼睁睁看着父亲的皮肤被一点一点侵蚀,直到再也不能下水采盐。现在,一家人的生活都要靠他来维持。

努拉并不想留在这里采盐,他更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无奈的是,这个贫穷的地方早已将他牢牢捆绑,只能像他的父亲一样深深扎根于此。在艰难的生活面前,多数孩子都会像努拉一样,小小年纪便不得已加入到挖盐的行当里。在极度贫穷中挣扎着的人,最能理解苦难,但这份苦难却也不得不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尽管父母们意识到了湖水对孩子身体健康的损害,但为了生存,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只有少数家庭的大人不会允许让孩子参与的,因为他们知道这项工作的危险性。就像幸运一点的孩子则可以在黄昏之时,欢欣雀跃地去迎接父母回家,简单的快乐在这一刻格外纯真。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