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赵忠祥病逝3年,再看遗孀张美珠的选择,才知道赵忠祥有多高明

 一利阳光故事会 2023-09-13

众所周知,盐是我们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调味品,便宜的一两块,贵的四五块。从来没有人将它们放在重要地位,也没有人去珍视它们。

然而,在距离我们万里之遥的非洲大陆,在埃塞俄比亚,盐却是生命,财富的象征。

那里贫穷落后,没有现代化机器作业,对于盐的获取,还停留在人工,停留在水底开采。

而每一个下海采盐的工人,在天长日久的盐水腐蚀下,都会变得全身溃烂,双目失明。

可即使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他们换来的也只有每天60元的微薄收入。

究竟是什么迫使他们走上了这条采盐的不归路,他们的未来又是否会迎来新的转机呢?

01 贝洛镇上的盐湖

在非洲东北部的农业国家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叫做贝洛镇的小村庄。相比于其他地方的资源匮乏,这里因为特殊的地质条件而显得“得天独厚”。

这个小庄村靠近一处已经不再喷发的死火山,由于千万年间从不间断的地质运动,四周的海洋不断缩小干涸,逐渐演变僻静幽密的山谷。

而在这山谷中间,还保留了海洋留存的最后一丝印记:一处1.8公里的盐湖。在这个盐湖的湖边和湖底,沉积了大量含有盐分的岩土。

盐湖

或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这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埃塞俄比亚,却算得上是一处难得的宝藏。

因为它地处高原,又没有属于自己的出海口(历史原因丧失了出海口),所以这里的食盐价格颇高,无论是开采还是倒卖都很有市场前景。

这个盐湖的出现,让埃塞俄比亚人,尤其是居住在附近村庄的博洛南部落寄予了无限厚望,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财富,他们的一切,都要靠这个小小的盐湖来实现。

02 博洛南部落的采盐人

虽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怎么“吃”,却还是一个难题。

由于落后的经济和生产力,在这里并不存在什么机械作业,科学防患。一切的一切都要人工,靠最原始的土办法。

这里的人们会选出家中最健壮的男丁组成采盐小组,一部分下水取含有盐分的岩土,一部分留守岸边,进行打磨晾晒。

清晨,在阳光刚刚跃出地平面的那一刻,部落中第一批的采盐人就带着他们长长的木棍(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向盐湖进发。

在他们的黝黑的皮肤上,大多结着斑斑点点的白色,映着金色的阳光,炫目得让人睁不开眼。

到达盐湖后,他们从浅水地带慢慢沉下,水性好的人会潜入较深的湖底,去敲击含有盐分的石块。水性差一些的,就在较浅的地方,打捞乌黑色的含盐泥浆。

据当地村民说,雨后天气好的时候,最多会有200多人同时下水,其中还有很多尚未成年的半大孩子。

为了活下去,他们必须用稚嫩的身体,承受来自生活的摧残打磨。

他们每天要在盐湖和村里来回三次,每次都用30分钟步行到达盐湖,1小时带着货物回村,剩下的时间则全部要呆在水中进行打捞。

可饶是如此辛劳,他们每天最多也只能采出两袋25公斤的矿盐,净利润不超过60元。

放在我们国内,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清洁工的工资高,可在人均GDP只有940元的埃塞俄比亚,这已经是一笔让人望尘莫及的巨额财富,是普通人收入的数十倍。

然而,这笔“巨额”财富的背后,还有一家十几口人的巨大开销,还有这群采盐工人 一生都难以摆脱的病痛。

03 难以摆脱的病痛

由于盐湖里储存了大量的食盐,所以它的浓度也是十分之高,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一般的棉麻,合成纤维,一旦进入水中就会被快速侵蚀,不久之后就会变成一堆破烂。

为了不让自己的衣服鞋子遭到破坏,这里的采盐人大多都是裸身下水(盐湖附近禁止女人出现),让皮肤直接与盐水接触。

那么问题来了,衣服鞋子都会被腐蚀,难道皮肤会成为例外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人的皮肤只会比它们更加娇弱,面对腐蚀,人体皮肤受到的伤害会更大。只要是长期在盐湖中捞盐的采盐人,他们身上都会发生病变。

首先就是皮肤。

众所周知,埃塞俄比亚人属于黑色人种,有一身黝黑的皮肤。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种肤色在穿衣化妆上比较吃亏,可是面对非洲大陆毒辣的阳光照射,黑色的皮肤无疑成了一种无形的保护伞,可以避免他们被紫外线晒伤。

而长期在盐湖中浸泡的采盐人们,他们的皮肤表层会结出一种类似于盐渍的白色晶体,十分难以去除。

结满盐晶的采盐人

又加之非洲大陆缺水严重,仅有的淡水资源大多都被食用,他们又没法进行及时清洗。久而久之,这种白色结晶会长期附着在他们的表皮,让他们对炽烈的阳光再难抵挡,从而诱发多种皮肤病,导致全身溃烂。

其次是眼睛。

为了将湖水的侵蚀伤害降到最低,当地人想了很多种方法,例如制作形状特殊的塞子,将其塞到鼻子和耳朵;用塑料袋包裹裸露的肌肤,减少与湖水的接触面积。

可无论怎样,都不可能将眼睛蒙起来,在混沌的水底,眼睛是采盐人最重要的武器,必须时刻保持清晰。

因此,基本每个在盐湖中待到三年的采盐人,他们的眼睛都会因为湖水的腐蚀而受到伤害,轻者视力模糊,重者则是失明。

除此之外,水里的阳光直射也是采盐人眼睛的重要伤害者,每年都有人因此再也看不到绚烂的世界。

有谁能想到,那在阳光下闪着夺目光芒的盐晶,竟然会将人拖入无边的黑暗。

最后是耳朵

虽然人们在下水时会带上简易耳塞,可是由于不断地活动,水流的冲刷,湖水还是会或多或少地灌进耳朵。

时间一长,他们的听力也就受到了伤害,甚至是完全丧失。

也许很多人会产生质疑,既然如此地危险,那么为什么还不放弃呢?就算得到了所谓的“财富”,身体又该怎么办呢?

我想很多人都听过“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封建朝廷的苛捐杂税之重无异于吃人猛虎,妇人无论是呆在山中还是回到村落,到头来都是一个死字,莫不如选择一片清净。

同样地,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放弃盐湖就等于选择贫穷,而贫穷带来的是脏乱的生活环境,是生病时无药救治的痛苦难过。

既然怎样都要有所牺牲,那不如选择采盐,至少可以用一人的健康,换全家一个希望。

这就是盐湖里为什么从不缺采盐人的原因,真实又让人感到心酸。

04 争相奔赴的外来者

近年来,随着盐湖名气的不断加大,很多外地人都慕名而来。

然而,他们并不是为了一睹这特殊的“人文景观”,而是想在滋生出无数“财富”的盐湖中分一杯羹。

蛋糕就这么大,多一个人分享,就少一分数量。

随着外来者的不断涌入,采盐工作也变得愈发艰难。好找的岩土都被大家争相抢走,剩下的,往往掩藏在更深更危险的湖底,采盐人们不得不加大下潜的深度,延长在水下寻找的时间。可饶是如此,个人的食盐产量与以前相比还是有所下降的。他们承受了更大的痛苦和风险,得到的却越来越少,任谁心里也会感到不平衡。

于是,一场本地采盐人与外来求财者的大战一触即发。

年轻人们靠力量和拳头来捍卫他们对盐湖的所有权,年老者们则仗着年纪直接上手,进行岩土的抢夺。

可这注定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因为无论哪方占了上风,受到伤害的,永远都是穷人,都是被生活逼迫的可怜者。

本地的采盐人是为了生存,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才铤而走险,以健康为饵;外来的盐工们也是被贫穷逼迫,背井离乡,不得已去抢占别人的资源。

每个人,每一次争执抢夺,都是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谁又比谁更高贵,谁又比谁正义呢?

至少,当他们拿着食盐换来的金钱,给家里人置办新衣,改善伙食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是真的,心里的成就是真的。

非洲采盐工的故事时至今天还在继续,那些铺陈在阳光之下的血与泪也在继续,可是他们能做的,和万里之外我们能做的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都是等待,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

当你的国家不够强大,当你的民族还被贫困束缚,你的人生,你的家庭,也只能如他们一样,在下下策中选下策。

2021年11月29日,中国将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新冠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4亿剂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

此外,中国还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很庆幸,作为他们的子孙,今天的我们依然在不遗余力地践行。

过去的中国曾经像非洲一样贫穷,甚至在战乱时期,中国的平民还没有非洲采盐工的日子过得安稳。

但是我们一直谨记这句话,谨记祖辈圣贤的教导,愈在危难,愈要奋发,愈有家财,愈济天下。

所以,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在数十年烽火洗礼后,终于走向了全新的世界。

同样地,我们也希望非洲的人民能够和我们一样,能够走出血泪,走向美好明天!

参考资料:

[1]非洲采盐人的亡命财富,为了每天赚60元变成瞎子 光明网2018-01-19

[2]埃塞俄比亚采盐人,每天只能挣60多元,最后可能会变聋变瞎 旅行视咖 2018-7-16

[3]非洲沙漠里的采盐工:黑人变“白人”,全身溃烂,忍痛也要抢活干 2021-5-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