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色苍苍接蓟门,淡烟疏树碧氤氲。 过桥酒幔依稀见,附郭人家远近分。 翠雨落花行处有,绿荫啼鸟坐來闻。 玉京今日多佳气,缥缈还看映五云。 这是明朝金幼孜的《蓟门烟树》一诗,蓟门,位于北京北三环蓟门桥一带。 在海淀学知桥南边一点儿,护城河东岸的土坡上(元大都原城墙)立有一块石碑,上书“蓟门烟树”。据说是乾隆御笔,字体潇洒、苍劲。 “蓟门烟树”也是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年)乾隆亲自御定燕京八景:“琼岛春荫”、“太液秋风”、“金台夕照”、“西山晴雪”、“卢沟晓月”、“玉泉趵突”、”居庸叠翠”、“蓟门烟树”。 对"蓟门烟树”也曾赋诗: 苍茫树色望中浮, 十里青荫接蓟丘。 垂柳依依村社隐, 新苗漠漠水田稠。 青葱四合莺留语。空翠连天燕远游。 南望帝京佳气绕,五云飞护凤凰楼。 乾隆写了诗还觉不够,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碑于此。 ![]() 由于单位就在附近,中午饭后休息时,常来这里走走。时常就在停留在这碑旁,看看眼前,望望四周,遥想当年那淡烟疏树,那小桥流水,那附郭人家,该是怎样的秀丽风景。 就在这石碑土坡下,有一处背靠土坡的两进仿古小院,与坡上的花草树木,旁边的护城河、融为一体。虽然两边主路上车来车往,汽车驶过的喧嚣之声不绝于耳,但这小院却别有情趣,颇有闹中取静之意。 小院是仿古建筑,虽然不是古建,看起来最起码也有几十年了,悬山顶屋脊的侧面油彩已经褪色。院门、屋门,游廊、窗户均涂朱红色,在绿树掩映中,显得幽静、古朴。前院种有三颗玉兰树,春天时节,花开满树,很是好看。屋门两边的的窗户均是仿旧的格栅窗样式,很有年代感。院子极少看见人,不知是否有人住在里面。 ![]() 夏天时节,小院依傍的元大都城墙,说是城墙,现只是高低起伏的土坡。这里树木茂盛,鸟声阵阵,我有时会在院外的山坡上停留,一边对着小院,一边听着鸟鸣,感受那“绿荫啼鸟坐来闻”的意境。 小院外背靠山坡建有长二十多米,高有三米左右的大型石刻,刻有关于“蓟门烟树”相关的诗句和图画,画里有土丘山坡,有小桥流水,绿丛环绕中稀疏分布着人家,让人联想起以前这里曾经的“烟树”美景。 而今,两边车流滚滚,周围高楼林立,那曾经的美景,已被光阴淹没于历史的长河里。只有眼前这题有“蓟门烟树”的石碑,提醒着后人,这里曾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之所在。 王永利,北京人,微信名:流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