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田义|枞阳之子:东海骄龙陈雪江

 文乡枞阳 2022-05-24 发布于安徽

华东军区海军炮艇大队大队长陈雪江

 
望碧波之浩淼,看巨浪之排空。随鸥飞以渡远,竞仙艖于苍穹。
自深港而起锚,伴旭日之升东。驭大轮以挺进,向深蓝而从容。
固疆土之完满,荐轩辕以精忠。铸海洋之强国,树大纛于军戎。
——题记
你知道新中国建立海军后第一支炮艇大队的首任大队长是谁吗?
你知道新中国海军第一次出海作战的指战员是谁吗?
你知道第一部反映人民海军的影片《怒海轻骑》中的主角第三炮艇大队大队长李龙江的原型是谁吗?
你知道长篇报告文学《东海骄龙——人民海军第一支炮舰部队成长纪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吗?
他,就是威震东海的陈雪江!
他,是枞阳县横埠镇利华村团山头人。
他,为新中国海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在家乡却鲜为人知。

1950年3月2日,新中国海军第一支炮艇大队(当时叫华东军区江防炮艇大队)在南京成立。下辖45艘艇、3个中队。原第三野战军25军74师221团副团长陈雪江被任命为第一任大队长。他是华东海军司令员张爱萍亲自点的“将”。

张爱萍为陈雪江题词

炮艇大队成立后,首战即是奉命攻占位于杭州湾中部的滩浒山岛。该岛为海匪黄八妹(女)部100余人占据。1950年6月,华东海军司令部决定拔掉这个钉子,解除对我航运和渔业生产威胁,拉开华东海军冲出长江口进行海上作战的序幕。

炮艇大队的这些炮艇要么是日军侵华时,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要么是国民党早期的木壳艇,仅限于江河湖泊巡逻使用,武器配备也极其简单。陈雪江领受任务后,一些原国民党起义海军人员,顾虑重重,说:“这是'拿着黄牛当马骑’”“这些小艇不要说打仗,连海上风浪也吃不消,不出长江口就要翻船”。

陈雪江一面做思想政治工作,一面鼓励大家,这是中国海军出海第一仗,一定要打好。他说:“过去是没有出过海,这些艇的性能也不适宜出海,出了长江口有可能翻船,但只要大家把工作做得周详点、充分点,就有可能不翻船。我乘坐第一艇出海,我在前头,你们都在后面。如果我大队长的艇翻了,你们都跑回去,不追查责任。”

艇队正式出发后,由于是第一次出海,对气象情况掌握不够准确,遇到狂风巨浪,舰艇颠簸晃荡,航行困难,大部分人员都晕船了。陈雪江来到海军也才几个月,过去连大海都没有见过,也担心能否完成任务。但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果断下令,就近抢滩搁浅,等风浪去后,再续航行。

6月16日,近午时分,艇队抵达滩浒岛北峦。顺利地登上了滩浒岛。一枪未放,解放了滩浒岛!原来海匪不敢抵抗,乔装打扮混进群众中,陈雪江火眼金睛,一举识破,俘获敌军46人、船只4艘及部分武器弹药、物资。得到战果报告,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高兴地说:“这次海战说明小艇不仅可以出海,还可以在海上打胜仗!”

国家一级美术师周补田创作的油画

《优秀指挥员陈雪江》

锋芒小试。炮艇大队迎来更为艰巨的任务,受命协同陆军21军第62师解放上、下大陈岛。陆军首长对陈雪江所率小炮艇能否与敌人军舰作战颇不放心。
陈雪江召集分队长、艇长等悉心研究,制定方案:利用我军艇小、机动灵活的优势,采取突袭战术,与敌舰打近战,打夜战;集束手榴弹、炸药包及火箭筒,弥补艇装火炮口径小、打不沉敌舰的不足;舰艇分散编队配置,航渡时在陆军机帆船队前面和两侧警戒,步兵登陆前先行偷袭锚地,驱逐敌舰艇。
当我军舰队秘密进驻琅玑山岛时,突然发现敌军一艘军舰驶来,担任巡逻警戒的我第3号炮艇,面对敌舰步步逼近,怒火中烧,孤艇出击,在激战中被敌舰击沉,暴露了我军作战意图。陈雪江随机应变,与陆军首长商定,奔袭敌人防御较薄弱的披山岛,制定了“佯攻大陈,牵制住敌舰,主攻披山”的作战方案。
1950年7月11日,陈雪江率队浩浩荡荡向大陈方向佯动,另以两个炮艇分队和装载两个步兵营的30多艘机帆船为第二路,入夜直奔披山岛。我4艘炮艇首先围攻敌“精忠1号”炮艇,击毙敌大队长,残敌挂白旗投降。敌“新宝顺”号炮艇自恃吨位大、火力强,疯狂反扑,被我炮艇堵在锚地。但因我军火炮口径太小,无法将其击沉。在打不沉、靠不上的情况下,陈雪江急中生智,指挥炮艇开足马力,向敌舰尾部猛撞,敌舰被撞裂。英勇的海军战士用手榴弹、炸药包将其炸沉。陆军部队乘势登陆,全歼披山之敌。此战规模虽小,却以奇取胜,影响甚大,成为劣势装备的人民海军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经典战例。
1953年元月,在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呼声中,中央军委确定了“敌进我进、针锋相对”的方针,人民海军协同陆军进攻敌占岛屿。位于温州湾外的大、小鹿山和羊屿、鸡冠山4座岛屿(简称“四岛”),成为人民海军首先进攻的目标。就此,人民解放军陆、海军成立了联合指挥所,由华东军区海军温台巡防区主任兼巡逻艇大队大队长陈雪江和陆军第60师政治委员汪大铭、参谋长王昆共同指挥。
1953年5月29日18时,参战部队对“四岛”发起突然袭击。陈雪江指挥巡逻艇大队第1、第2中队8艘艇分别由楚门、坎门港起航,于19时顺利登上羊屿、鸡冠山。随后,海军炮艇分别于大、小鹿山的东北、东南展开,形成包围态势,对敌岛抵近射击,掩护支援陆军渡海登陆,一举攻占四岛,歼灭敌军230多人,俘获敌少将司令何卓权。随后又协同陆军打退胡宗南部1600多人的登陆反扑,开创了我军登陆反登陆作战胜利的先例。

从1950到1965年的16年间,陈雪江指挥所属部队,执行护渔、护航、剿匪等任务,同时,还捕获和驱除了侵入我国领海的外国船只,维护了国家主权,保障了航运和渔业生产的安全。他参加的大小海战有30余次,航迹遍布苏、浙、闽的广大海域,创造了许多小艇打大舰、跳帮抓俘虏的海战纪录。1953年3月,陈雪江被海军授予“优秀指挥员”称号,同年出席了海军首届英模代表大会。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以及独立功勋章等荣誊。历任海军三都澳水警区司令员、海军厦门水警区司令员、海军福建基地副司令员、海军上海基地副司令员兼纪委书记。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晋升大校军衔。1983年8月正军职离职休养。1995年9月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八十岁。


陈雪江的家书

在家乡,提到陈雪江人们也许有点陌生,但提到陈来扣却是无人不知。
陈雪江,1915年12月出生在桐城县东乡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父亲做烟叶生意,他兄弟两人。陈雪江原名叫陈来扣(有的文史材料上误写作陈乃扣),弟弟叫陈来绊。“扣”即衣服的扣子,“绊”即扣子的套子,来扣、来绊就是“来了就扣住”“来了就绊住”的意思。那个时代怕小孩子养不大,就取这样的名字,表示一种寓意,同时也希望兄弟二人像扣子、绊子一样,互相依存。
陈雪江少年时期在团山头、汤家沟(今汤沟镇)等地读书,后到浮山公学(今浮山中学)读中学。由于参加闹学潮,被学校当局开除。1938年参加革命,担任过桐城县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队长、第二游击大队敢死队队长、第一分队队长,新四军江北纵队新九团二营六连连长、新四军第二师六旅16团作战参谋,华东野战军七师19旅57团副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19师55团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教导团参谋长、三野25军74师221团副团长。1949年8月,他凭借“年纪轻、有文化、身体好、作战经验丰富”的优势,调入华东军区海军部,很快,他就从一名“陆战猛虎”变成了“海战蛟龙”。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