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一个人再勤俭,也要舍得花3种钱,越花越富有

 新用户6516h3hB 2022-05-24 发布于山东

艺述史官方原创

提起曾国藩,最有名的莫过于他的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勤俭”二字,可谓是贯穿曾国藩治国治家最重要的理念,可在三个方面,他也提倡要舍得花钱,并且越花越富有,那么这三个方面都是什么呢?

第一种便是孝敬长辈所花的钱。

咱们中国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孝”这个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美德,可以说,“孝”是中国古代家族能一代代延续下来的的立家之本。

至于如何花钱才是孝顺呢?并不是说买的东西越贵,越能体现对父母的孝顺;而是在于你愿意为了父母付出多少。这里我讲一个故事,孔子的徒弟子路年轻时,由于家境非常贫寒,平时为了省钱,就只吃一些粗劣的饭菜,省下的钱就用来跑到百里之外,为父母买米,背回家中让他们享用。大家觉得,一袋米能有多珍贵呢?但这就是子路那时候能给父母最好的食物了。这就是舍得花孝顺的钱。

那么第二种要舍得花的,就是学习的钱。

梭伦有句名言,叫“活到老学到老”,对我们来说,学习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有人说,“越是知识匮乏的人,越是有种莫名的勇气和自豪感”,通俗来讲,就是庸人容易因为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胀。我们学习的目的,恰好是为了提升自己,摆脱这种蒙昧的状态。

所以学习的钱要舍得,这种钱我们完全可以当成是一种投资,你对于自己未来的投资。

最后,要舍得花教育、培养子女的钱。

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其实他早年也是历经七次才考中秀才,后面又两度折戟于京城会试,他的科举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他的父亲却始终支持他的学业。第二次会试失败以后,曾国藩在返乡的过程中,偶然遇见了一整套《二十三史》,但那时身上已经没有多少钱了,同乡人借了些银两,才把买书买到手,等回到家乡,曾国藩把这件事禀告给了父亲,他父亲很高兴,就和他说 “你借的钱我可以给你还上,但你要把买回来的书全都读完,才算是不辜负我的期望”。后来曾国藩发愤图强,终于在第三次会试时考中贡士。

其实,对于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您觉得曾国藩的花钱理念如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