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很卖力,为什么评先评优不是我?

 mynotebook 2022-05-24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我有一个朋友。
这位朋友参加工作已经十年,属于干活儿特别卖力、也算有能力,但从不在单位和领导身上花心思的那种类型,所以一直也没上去。她倒也没特别在意这事儿,直到最近要评高级职称,需要领导推荐,领导似笑非笑说:“想评高级职称,还得多努努力啊!工作年头也不短了要尽快成长起来呀!”

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觉着不对,问我,我说:

领导话里有话,你找领导谈一谈。
她说,我工作卖力,领导都知道。
我说,你卖力,那不等于领导就对你满意。你们单位评高级职称的,有几个符合条件的?领导推荐谁了?
她想了想说,符合条件的也有好几个,但领导一个也没推荐。
我说,那不就说明问题了。既然不是说符合条件的都推荐上去,就说明领导有自己的标准,现在拿话点你了,你在他心里还不够格儿,那你就得追着他问清楚。
她想起一事儿,跟我说,刚参加工作不久,曾经有一个同事,工作能力很差,连换四个部门都没干好,同事评价也不高,结果年底评先评优领导居然推荐她。几个同事不忿,找领导理论了一场,也没有结果。
她不明白的是,既然是评优,领导怎么会选能力这么差的?
我说,你真觉得能力好点儿差点儿的,在领导心里那么重要吗?领导究竟看重的是什么——
你得自己悟。

先搞清楚一个概念:
评先评优作为一种激励,是管理手段,而不是劳动回报。
回报带有必然性,管理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例如,工资是一种劳动回报,而涨工资就是一种管理手段。所以按时给劳动者发工资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涨工资却完全取决于领导。
在国企,其实领导能够用来控制下属的管理手段并不多,因为工资很难涨,晋升也困难,人又不容易开,光靠画饼也不行,那么评先评优就成了为数不多的手段之一。
评先评优的作用,第一是精神上的荣誉,虽然看透了也就那么回事儿,但对想上进的同志们还是多少有些吸引力的;第二是假如日后有提拔机会,理论上优先。虽然这并不一定靠谱,但有总比没有强。
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觉得自己有能力,工作又做的不错,领导一定都看在眼里;再加上领导平时给过两句好话,就感觉领导很赏识我,评先评优这种事,就该考虑我。
这是一种典型的把激励当回报,认为我只要做到,就肯定会得到;但作为管理手段,你想得到,首先得先做到(这两个“做到”的具体含义是不同的)。
习惯性的思维里,都认为激励要主要基于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只有奖优罚劣,才能保证队伍的先进性嘛!
可是在很多体制内单位,却常常不是这样,很多人感到不能理解,但其实是有内在的道理的。体制内单位既然是国家的队伍,所谓个人能力啦、工作表现啦,其实就真算不上多么重要。
我之前就反复论述过这个道理:体制内,有思想、有才华、善于单打独斗这类一般意义上的工作能力,并不能算什么特别大的价值。因为体制是一部整体开动的机器,任何个人只是这部机器上的一个部件而已,部件都是可替代的,因此你能说某个部件有多大的价值呢?你就说,单位里少了谁能不转呢?
因此,体制更欣赏的人是能够让机器运转更顺畅的人——通常这样的人是:
更善于掌控资源、调动资源、并与体制高度合拍的人。

那什么条件才能“评先评优”呢?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最好要符合以下三条,就算全部符合不了,起码也得符合前两条:

第一是态度,叫作围着领导转。

这其实很合理,既然权力在领导手里,他当然要把荣誉给围着自己转的人。否则,只要有些能力、干的不错就评先评优,以后谁还会围着他转?
所谓围着领导转,也并不狭义地指刻意去讨好、巴结领导,重要是以领导为核心,主动去接近、了解、响应领导,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时时刻刻和领导保持一致,让领导时刻感觉到他的重要性。
这是一种态度,任何领导也无法拒绝积极的态度,即使这个人的能力比较一般。因此,评优评先就是对这种态度的一种肯定。
围着领导转是一件很累的事情,需要一个人完全放下自我,克服个人的心理高贵感和与领导的心理距离感,天天琢磨领导,跟领导早请示晚汇报、无条件的服从领导。
而且悲催的是,因为体制内提拔不容易,也并不取决于某个人,即使一直坚持这样做,也不见得就能上去,所以这很可能是一件没有回报的投资。领导其实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有了评先评优,也一定会优先考虑这些人,起码是个精神安慰吧。
而那些只闷头做事、不围着领导转的人,既没有挨这个累,也没有受这个委屈,当然在评先评优这种事上就没什么机会了。

第二说的是立场,叫听话。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有前辈指点我说,“听话”比能力重要得多。工作多年,深感“听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体制内真能做到“听话”、绝对服从领导的并不多。
前面已经说过,体制本质上是国家的队伍,领导能用的控制手段并不多,再加上很多关系户,所以下面很多人“不听话”或者阳奉阴违,领导往往也不大好管。
还有一点就是,体制内很多工作都是目标导向、层层加码,很多工作指令到了基层,往往跟实际脱节得很厉害,再加上不少领导喜欢乱指挥、说大话,下面也经常有情绪,也就“不听话”。
确实也有那种领导怎么说,我怎么干,不论什么情况,坚决站在领导一边的人,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我也见过把自己搭进去的。对于一般人来讲,能做到基本上“听话”,不违抗领导的命令,不跟领导对着干,也就算合格了。

第三是素质,叫让领导放心。

这意味着领导已经充分信任你的办事能力和素质,会办事儿、能办事儿,俗称“领导的人”。这里面又有几层含义:一是能够高度领会工作要求,保证把事儿办好;二是维护领导利益,保证领导不吃亏;三是做事不留尾巴,不给领导找事儿。
举个例子:
《潜伏》里面保密局的吴站长要抓党通局的巨贪季伟民,是个要确保成功的事情,吴站长没有交给行动队的队长李涯,而是交给了他更信任的机要处主任余则成。
余则成当然也没有辜负吴站长的信任,不但顺利拿下了季伟民,还顺手把抄来的一座金佛,东晋刘裕的镇宅之宝直接截留,亲自送到吴站长府上。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余则成每一步都做到了吴站长的心坎里,所以吴站长由衷地说:
你是我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