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军“空袭”,红军的第八十一难!

 杨林湖畔 2022-05-24 发布于北京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艰险,来到西天取得真经。

回去的路上,佛祖突然想起,问道:“唐玄奘一路经历了多少劫难?”

观音大士拈指一算:“整整八十难。”

佛祖道:“佛门中九九归真,还少一难。”

观音点头:“对,待弟子作法。”

于是,便有了最后一难——通天河遇鼋湿经书。

这是西游记的故事,电视剧,小说大家都看过,耳熟能详,可是知道吗?

红军长征路上,一路翻雪山,过草地,艰险重重,可谓经历了整整八十难。

就在红军即将要进入陕北,胜利会师的时候,还有最后一难,正等着他们。

这一难,可比西游记里的通天河要艰险得多。

生死存亡腊子口

腊子口,位于今天甘肃省迭部县境内。

是一处地势极为险要的峡谷隘口,同时也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

峡谷四周遍山苍翠,古树参天,清澈见底的腊子河水,波光粼粼。隘口高峻的悬崖绝壁巍然对峙,似一扇不可逾越的天门。

图片

“腊子”,在藏语中的意思为:高山谷口。

当地人曾说:“人过腊子口,如过老虎口”。

从照片里,大家就能看出来了。

腊子口仿佛就是大山当中,被劈开的一道缝隙,两侧是峭立的绝壁,而中间是湍急奔流的腊子河,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天险之地,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35年9月16日,毛泽东率红军士兵来到腊子口外。

在离腊子口不远的朵里寺,毛泽东向林彪、聂荣臻、罗瑞卿、刘亚楼等人部署腊子口战斗。

部署完毕后,聂荣臻和林彪从朵里寺出来,他们顺着小径一直前进到二师师部,与左权一起实地勘察了地形。

当时的二师师长陈光和政治委员肖华也一起陪同。

长征途中他们经过的险关不算少了,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河,哪一个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今,陕北就在眼前了,又岂能被一个小小的腊子口给挡住去路?

可是,到达现场之后,大家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此险恶的地势,就连这些百战沙场的将军们都没见过。

两侧都是悬崖峭壁,高100多米,几乎90度垂直,只有中间一道小小的口子,不过30米宽, 湍急的腊子河从这道缝隙里奔流而下。

唯一的通道,是横跨于两岸陡壁上的一条1米多宽的小木桥,如果想要从腊子口经过,必须要走过这座独木桥。

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严阵以待,桥头筑有坚固的碉堡,桥西是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碉堡,并且,腊子口后面有仓库,屯积着大批粮食和弹药,显然,敌人已经做好了长期死守的准备。

眼看形势如此艰险,将军们一时想不出对策,于是便回去将考察到的情况,向毛泽东做了汇报。

此时,红军刚刚从草地出来,摆在红军面前只有三条路:

第一条,放弃腊子口,转而顺着白龙江江水,进入陕西境内。

这条路路线快,但是会遇到胡宗南的在武都、文县一带的主力部队。当时红军在翻雪山,过草地的时候,非战斗减员相当严重,冻死,饿死,不计其数,贸然与之开战,对我军的形势也非常不利,一旦战败,很可能陷入全军覆没的绝地。

第二条路,也是放弃腊子口,绕道青海,再迂回进入陕北。

可是此路线太长,很可能会被后面的国民党军队给追上。

战场上讲究兵贵神速,多耽搁一天,那就多一天的风险。

而这第三条路,就是强攻腊子口。

不用绕远,不用和对面的主力碰面,可以直接进入陕北。

这条路也是最简单,风险最低的。

但是,腊子口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如何迅速通过,并且减小部队的伤亡,成了一个摆在毛泽东和所有将军面前的难题。

而当时蒋介石,查看地图后,也料定了这一点,我军想要前往陕甘宁地区,不会走其他的路,只会从腊子口过,这,就是红军的必经之地!

于是他让胡宗南的部队,由东南方向向腊子口增兵,让当地军阀鲁大昌由岷县增援腊子口,并且,蒋介石还收买了藏族土司杨积庆,让其带领手下两万人,一旦我军进攻,就在后方切断我们的退路。

有人说,往往黎明前的黑暗是最痛苦的。

没错,凌晨三四点,也是人身体上最困,最乏力的时候。

这是身体的本能,在战场上也是一样。

当时的情况,可谓是极其的凶险。

如果这一劫,渡不过去,那将会前功尽弃,前面的整整八十难,那就全都白熬了。

可以说,腊子口这场战役可谓是红军长征的生死之战。

打过腊子口就能顺利北上到陕北,打不过那可就麻烦了。

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元帅在回忆这场战役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这场战役没有获得胜利,那么就不会有后面的三军会师,更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图片

当时条件非常恶劣。

鲁大昌知道红军耗不起,因此他将自己的一个旅安排在腊子口附近,成一字长蛇阵排列。

在腊子口后的岷县,鲁大昌又安排了四个团,就这还不够,他还让天水的国军将领王均带人来增援部队。

为了与红军打消耗战,鲁大昌将武器库修建在了腊子口附近,里面存放了3000斤粮食和大量的猪肉、蔬菜。

另外,鲁大昌一边找了甘肃绥靖公署的主任朱绍良,让他发电报,告知甘肃各地,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断绝红军的粮食来源。

另一边,鲁大昌在当地一直污蔑红军,造成老百姓纷纷躲避红军,无法给红军补充后勤。

可以说,此时的形势异常严峻,我军正处于生死关头!

面对后勤匮乏,缺粮少药,战场上敌人又是重兵合围。

毛主席最终下了决心:

“强攻腊子口!三天之内必须拿下!”

不过,过了没多久,好消息就传来了。

原来啊,是藏族土司杨积庆,他早就听闻了红军的事迹,心里非常敬佩红军。

在接到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的电报,要求他在率军堵截红军,并且实行“坚壁清野,家家无粮”的政策。

不过,杨土司却是假意受命,虚张声势调兵遣将,将手下的二万藏兵分布各处。

并他还指示下迭部仑官杨景华:红军来了不要堵击,把破坏的达拉沟栈道、尼傲峡木桥修好,让红军通过,而且,严饬群众不得向红军放冷枪,秘密与红军联系,粮食不必坚壁清野。

后来,杨景华还到崔谷仓与红军接头,开仓放粮,给红军每人一斗粮,支援红军粮食30多万斤。

粮食的问题解决了,后面的追兵暂时不会上来了。

没了后顾之忧。

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攻下这个“老虎口”了!

图片

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发动攻击,腊子口战役正式打响。

可是因为地势险要,敌人准备充足,红军的兵力根本施展不开,只能一个连一个连的冲上去,发动进攻。

在敌人桥头的坚固碉堡,以及重机枪的扫射下,一批一批的英勇红军战士,倒下了。

接连5波进攻,全都以失败告终。

敌人当时得意洋洋,扬言:红军就是再有十年,也攻不下腊子口!

前线攻击受挫,指挥部里,将领们个个焦头烂额。

红军士兵战斗英勇,不怕死,一旦冲锋号角吹响,不会有人退缩,全都嗷嗷叫着,往上冲,没一个是孬种。

这很好,可是,如今战场形势在这摆着,部队根本施展不开,难道,还像之前那样,一个连一个连的往上填人?

这样做,岂不是白白牺牲士兵的宝贵生命吗?

将军们当然不忍心,宁愿自己死,也不想看到士兵们白白流血。

一时之间,大家也商量不出个对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候啊,其中就有人想起了当年过草地的时候,被国民党军队轰炸的场景,叹了口气道:“他娘的,现在咱们有是架飞机就好了,扔炸弹下去,炸不死那帮狗日的!”

正在抽烟的毛主席,顿时灵机一动:“怎么没有飞机?”

“没有条件,咱们就创造条件嘛!

“空袭腊子口,大家觉得怎么样?”

什么,空,空袭?

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是,经过了前面无数次的出神入化,化腐朽为神奇的军事奇迹。

现在,已经没有人敢质疑毛主席说的话了。

于是,国民党军队做梦都没想到的,一场由陆军发动的“空袭”,就这样,悄然拉开了序幕。

图片

“陆军空袭”,简单的理解,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陆军靠两条腿,爬到敌军头顶,对敌人开枪扔炸弹,开始各种攻击,这相当于站在5楼上炸2楼,听起来简单,但徒手爬5楼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更何况,这腊子口的两边,可是高达100多米,几乎90度垂直的悬崖峭壁啊!

不过,红军里面能人辈出,毛主席的作战精神下达后,军队中就有一名年轻的小战士站了出来,小战士没有名字,大家都亲切的叫他“云贵川”。

“云贵川”,个子不高,十六七岁的样子,大大的眼睛,黝黑的皮肤,虽然瘦,但身体看着很结实。

他出生在贵州苗族的一个山区里面,从小他就跟着父母上山采药,所以,“云贵川”练就了一身攀爬的本领。

面对近乎90度,没有角度的悬崖峭壁,“云贵川”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他想了想,然后用带铁钩的长杆沿峭壁慢慢往上爬。

下面很多红军战士都看呆了,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大平原地区的战士们,哪见过这等事情?

“云贵川”很快便爬上了峭壁,然后将长长的绑腿绳的一端系在树上,一端顺势扔到了崖底,在崖底的战士们身上绑好手榴弹,一个个顺着绳索爬了上去。

就这样,在“云贵川”的帮助下,红军们完成了陆军“空袭”的准备工作。

他们,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了国民党军的正上方。

图片

嗖的一声!

白色的信号弹升上了天空。

这是红军发起的进攻信号弹。

白色的火光冲天散开,国民党军士兵有些懵,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

就被从天而降的红军们火力全开,大杀四方。

当时的国军士兵们,非常轻敌,得意于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所以在建造碉堡的时候,为了图省事,只加筑了前面的工事,连上面“盖子”都没搭。

这下倒好,漫天的手榴弹,正好就扔进了碉堡里。

直接给他们来了个“醍醐灌顶”!

顿时,爆炸声似起,夹杂着国民士兵的鬼哭狼嚎,在四面围攻下,他们彻底乱了阵脚,仓惶逃命。

国军士兵怎么也想不到,红军会从悬崖上向下进攻,居然真的发动了空袭,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红军没有空中力量,而且,那么陡峭的悬崖是根本不可能有人爬上去的!

在红军的猛烈进攻下,敌人的弹药库被严重摧毁,整个部队斗志全失,一溃千里。

就这样,红军仅用5个小时就打下了天险般的腊子口。

图片

腊子口,这一仗,这次创造了军事史上出奇制胜,以弱胜强的奇迹。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渡过于都河,挺进湘西,然后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然后,又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是翻雪山,过草地,勇闯腊子口。

最后,到达陕北,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红军的长征,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军事奇迹。

这告诉我们,只要有一片赤诚之心和坚定地信仰,我们的民族就会有希望,国家才会走向复兴。

就在昨天,拜登正式在东京启动了“印太经济框架”,13个国家加入,想要孤立中国,围剿中国。

很多人都很悲观,觉得这下我们有大麻烦了。

可是看了今天的故事,我希望你能明白:

没有什么过不去的难关,没有什么能击败我们的敌人。

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没有条件,咱们就创造条件嘛!”

87年前,我们可以勇闯看似不可能逾越的腊子口。

今天,我们同样可以冲破印太框架。

只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永远战胜不了的中国人。

欢迎把我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为确保你能收到每一篇文章,请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